物资大量经海商之手出口到东南亚乃至欧洲,大量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贸易船只的数量被远远地突破限制,不能以合法的手段取得出海许可证,便不惜风险采取走私的手段,在巨大利润的驱使下,甚至连政府的官员都迫不急待地下海,加入到海商的行列。
福建南部的漳州、泉州成为开放海禁的最大获益区,但是自然条件并非上佳的月港注定无法满足如饥似渴的海商们的下海热情,于是一条新的贸易通道被开辟出来,那就是通过澳门中转贸易。
1553年,葡萄牙人通过各种手段,租占澳门,此后澳门成为中西贸易的中心。由于澳门非常特殊的地位,使得许多中国船只通过澳门而出海贸易,特别是通往日本的船只,因为明朝中叶倭患严重,政府严禁出口物资到日本,然而实际上,中国民间与日本的贸易往来却非常频繁,除了走私的商船之外,还有经澳门、或经吕宋等东南亚国家中转,商业的力量,在那个时代已经崭露出强大的威力了。
我们的故事,就从澳门开始吧。
时间是在1620年,在中国史书上,称为万历四十八年或泰昌元年,这一年死了两个皇帝,一个是明神宋宗即万历皇帝,一个是明光宗朱常洛,他吃下两粒红药丸后暴毙身亡。两位皇帝的死并没有引起举国悲伤,至少郑芝龙没有。
这位十七岁的年轻人跟随舅父黄程,从老家福建泉州的南安石井赶往澳门。从南安到澳门,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让他大开眼界,充满好奇与兴奋。离家越远,家乡的小镇在他脑海中的印象一下子变得模糊,一种陌生感涌上心头。
郑芝龙的早年生活并没有多少可以圈点之处,他惟一的优点,大概就是身强体壮,对武术有一种天然的热衷,他惊人的膂力经常引起其他男孩的羡慕。不过在郑芝龙的父亲看来,这根本算不上一个优点,他希望自己的长子能静下心来研读儒家的经典,有朝一日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政府部门中谋取官职,光耀自己的祖先,同时也为他的三个弟弟作出表率,父亲的看法是那个时代的正统观念。郑芝龙的家境并不富裕,甚至有些清贫,这种情况随着家庭人丁兴旺更加恶化,他的三个弟弟先后出生,分别是郑芝虎、郑芝彪、郑芝豹,家庭的支出也越来越大。父亲不时为这种贫困的生活哀声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