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新史记—中国大航海时代 > 第12章 焚衣起兵(3/6)
数量也严重不足。父亲庞大的基业,并没有留下太多给儿子。

    郑成功首要任务是扩充自己的军队,他先考虑招集父亲的旧部,福建最南部的南澳一直以来是郑芝龙的一个重要基地,郑成功离开安平,前往南澳,作为郑芝龙的长子,忠诚的陈豹对他的抗清事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表示愿意效忠郑成功,而且协助郑成功在当地招募兵员,共计有数千人,这成为郑成功的早期武装斗争的基本力量。

    福建的郑氏残余力量之所以能获得喘息之机,是因为此时清军的主攻方向转向广东。隆武帝在长汀遇害后,1646年十月十日,桂王朱由榔被推立为监国,建立南明临时政权。然而南明内部的混乱局面又一次重演,十一月五日,隆武帝的弟弟唐王在广州被拥立为皇帝,史称绍武政权。两个南明政权不免又起内斗,争夺帝位,十一月十八日,桂王朱由榔也在肇庆登基,史称永历帝。此时清军已经攻占江西与福建,广东的政局危在旦夕,而两个南明政权却置外敌于不顾,爆发内战。郑芝龙的部将林察便是绍武政权的主要军事负责人,虽然林察指挥海军击败了永历政权的军队,但内战最终使葬送了绍武政权。

    清军在佟养甲、李成栋的带领下,由福建突入广东,并于十二月中旬攻克广州,绍武帝被俘虏,绍武政权覆灭,而永历帝则逃到湖南,鹤蚌相争,最终清军成为得利者。

    安平只是弹丸之地,郑成功的军队又以水师见长,在这里施展不开手脚,所以他耐心地等候着机会。在1647年的上半年,郑成功主要精力放在训练军队,补充战船,并游弋于鼓浪屿、海澄、镇海卫一带。在这些时间里,清朝方面仍然通过郑芝龙劝降郑成功,郑成功不为所动,并写下一首诗以明心志:“天以艰危付吾俦,一心一德赋同仇。最怜忠孝两难尽,每忆庭闱涕泗流。”郑成功自己加了一个注脚:“太师为满酋诱执,迫成功降。再四思量,终无两全之美。痛愤儿不欲生,惟有血战,直渡黄龙痛饮,或可迎归终养耳。屈节污身不为也。”由于清军大举入粤,在福建的防卫相对空虚,这给福建的南明抗清力量带来了机会。

    此时福建的抗清力量有三大部分,其一是郑彩所拥护的鲁监国政权,在闽地抗清力量中实力最强;其二是以郑鸿逵、郑成功为主的原郑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