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帝献给清廷。永历帝接到密报后,吓得魂不守舍,当时正值暴风雨,他不敢停留浔州,冲雨而过,逃往南宁。陈邦傅没有逮住永历帝,便杀死宣国公焦琏,然后向孔有德投降。
此时南明的旧政府军几乎丧失殆尽,除了杜永和退守琼州外,邓耀退往钦州龙门岛,陈奇策退往上下川岛,这些南明军事力量只是为荣誉而作战,根本无法扭转时局。
在永历小朝廷生死存亡的关头,曾经联明抗清多年的大顺军残部,终于永历帝向郑成功发出勤王令,但郑成功的军队远在千里之外,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他只得向云南、四川一带的原大西军求援了。
下面简单说说大西军与大顺军余部的活动情况。
先来看大顺军的情况。
1645年五月,李自成意外死于湖北通城九宫山,当时大顺军还拥有四十万之众,分为两支,一支以郝永忠为首,拥有十八营,三十万部众,与南明湖北巡抚堵胤锡达成协议,联明抗清,并且隆武帝赐名为\"忠贞营”。
此后,大顺军余部成为抗清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
然而南明政府与旧臣对这支李自成的起义军怀有敌视之心,非但不能以诚相与,反倒处处掣肘,挑拔大顺军内部的争斗。
而在大顺军内部,由于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内部将领之间也矛盾重重,所以始终无法凝聚为一支强大的军队。
南明昏庸臣僚对大顺军的压制与不信任,最后使得大顺军余部与南明政府的矛盾越来越深,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
在1648年,由于与南明官僚矛盾的激化,郝永忠的大顺军脱离南明,北上荆襄山区;同时李赤心、高必正的忠贞营也由于南明官僚的打压排挤,最终在导致在湖南收复的失地又悉数丢失,李赤心、高必正从湖南退回广西。
在1649年底,李赤心病逝后,在高必正与李来亨的领导下,忠贞营仍然坚持抗清,永历小朝廷虽然摇摇欲坠,内部的派系倾轧却丝毫不减,在广州、桂林失陷后,高必正、李来亨见这个小朝廷府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率忠贞营经贵州抵四川巴东的西山屯,与郝永忠、刘体纯等大顺军余部会合,继续抗清斗争。
相比之下,大西军在其首领张献忠被清军袭杀后,仍然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