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鸿逵对他颇为心疼,称他为\"吾家之千里驹”,在郑芝龙意图降清时,也是郑鸿逵暗中嘱咐郑成功秘密率一支军队离开安平前往金门,这样郑成功才得以避免同父亲一同前往清营而惨遭扣押的命运。
在郑成功安平起兵后,又是郑鸿逵援助他一起攻打泉州城,到了潮州之后,两人携手开拓潮阳、揭阳根据地,这些时间的合作里,郑鸿逵与郑成功之间从来未产生任何矛盾,郑成功对他这位叔父也非常尊重,在他率军南下勤王之际,还请求郑鸿逵北上厦门岛协防,可见他对叔父没有任何防备之心,相当信任。
这次郑鸿逵私下放走马得功的清军,与郑成功之间开始产生矛盾,致使郑成功怀疑他与清军有秘密往来。
郑成功的怀疑并非没有道理。
在那个年代,今天是南明将领,明天成为清军将领的情况,实在是太多太多,这也是南明政权屡战屡败的原因。这里还有另一个原因引起郑成功的怀疑,那就是侵犯厦门岛的马得功曾经是郑鸿逵的部将,那是在弘光政权的时候,当时郑鸿逵守卫采石矶,以右军都督挂镇海将军印,马得功是标下守备,所以两人不仅相识,而是有过比较密切的关系。
郑成功身上武士的荣誉感以及国破家亡所带来的强烈的复仇感,使他从一开始就是最坚定的抗清斗士,无论时局如何危恶,无论处境如何困难,甚至连父亲作为人质落入清军之手,都无法改变他浴血坚持的决心,所以他绝对无法容忍叔父郑鸿逵有降清的倾向。
郑鸿逵心知隔阂已经产生,而他在此事上也确实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他决心以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他命令军队撤出中左所城,移驻白沙,这个地方离南安石井十里,离安平三十里。同时给郑成功写了一封信:“马虏在于清,重以母命故耳。不然,我亦何意何心也?侄有疑吾之言,不亦错乎?”
郑鸿逵部撤出中左所后,郑成功才率舰队入厦门港,在澳仔港扎营,并且召集高级将领讨论厦门失守的功罪。
在厦门的抗击清军入侵的将领中,以施郎功劳最大,虽然他是以休假的名义返回厦门,手上并没有军队,但仍然凭借数十人的力量,对清军展开反攻,因而成为厦门之役中表现最好的将领,郑成功赏赐给施郎纹银二百两。但施郎坚决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