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举出击,一路由刘文秀统率六万人马,攻叙州、泸州、破重庆,占成都,但在保宁之战中,被吴三桂的清军所击败;另一路由李定国统率八万步、骑兵与象兵,由川东入湖南,连下沅州、靖州、武冈、宝庆,在攻占全州后,李定国挥师急趋桂林,七月四日,攻破桂林,清定南王孔有德自焚身亡,南明叛将陈邦傅被生擒。此役实为南明抗清以来所未曾有之辉煌胜利。之后李定国大军再收复平乐、梧州、柳州、南宁诸地。九月挥师北上,夺永州、衡州,略岳州,横扫湖南。十一月,清定远大将军尼堪率十余万入湖南,攻衡州,李定国设伏兵,阵斩尼堪,再度震惊清廷。纵观东南战局与西南战局,1652年均可视为南明史上最辉煌之一年,尼堪亲王、定南王孔有德、浙闽总督陈锦等清军重要将领均在这一年毙命,实大快人心之事。可惜的是,即便是大西军,内部仍然象南明政府一样,权力斗争激烈而残酷,以致于大好局面难以为续,此后文再说。
清军在广西战场与湖南战场遭到空前的惨败,这种形势下,清政府内部开始试图与郑成功议和,在一份提交给朝廷的密奏稿中有这样的提议:“成功等作贼既久,狼子野心,臣等非敢保其不叛,亦难必其就抚。但今湖南、川、广处处用兵,力不暇及。且湖南之贼,或由江西,或由广东,皆可通闽,万一勾连狂逞,为祸愈大。故姑以招抚一策,先将此贼牢笼,息兵养民,察其动静;苟有反侧,仍即剪除。”
这份密奏明确提出招抚郑成功的建议。
清政府想要招抚郑成功,是因为清廷握有一张王牌,这就是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郑芝龙被挟持往北京已经好几年了,为什么到现在清廷才想起使用这张王牌呢?这里是有几个原因的:第一,在郑芝龙投降过程中,清政府屡屡食言,不仅没有授予他闽粤总督之职,反倒挟持到北京,使他失去人身自由,清政府这种背信弃义的作法,想要一而再的奏效,那未免将所有人当傻瓜了。第二,郑成功的力量一直比较弱小,清廷也不把他放在眼里,认为他根本没有实力与朝廷对抗,可是在吞并厦门岛之后,郑成功的势力突然膨胀起来,这是清政府没有想到的。第三,清廷对自己的军事力量一直是充满信心,入关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是到1652年时,清廷却发现,战争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