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成功一方面通过张名振在长江一带的频频出击,以表明强硬的立场,另一方面他又给清廷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很长,将重要部分摘录如下:
“……敕谕四府寨游营兵饷不过二十万,计算散给足养万人,而现在精兵数十万,……一旦瓦解,啸聚千万,祸不可测。……若以全闽委畀镇守,就此现在精兵分布周密,……则镇闽马步可别调,而兵有实用矣。……朝廷果推诚置腹……自惠、潮以至全闽,则野无弄兵矣。……寇东下则在交广,南上则在吴越,而舟山等处尤盗贼之咽喉,窃以为不扼舟山,海不可得而靖也。……故将平靖海氛,必用闽兵屯扎舟山,然后可以弹压海寇,而屯兵万先议饷,不得不就近支给温、台、宁、绍等处钱粮,以养扎舟山之兵。……倘以温、台、宁、绍、处五府委任屯扎,调度接应舟山,使寇无窃处,地方宁静,此又可以解苍生倒悬之苦,而抒朝廷南顾之忧也。”
在这封信中,郑成功再耍狡诈的手段,又一次狮子大开口,除了清廷所说的惠、潮、漳、泉四府外,又提出要福建全省,以及浙江的温州、台州、宁波、绍兴、处州五府之地,并且动不动就以\"祸不可测\"之词来威胁清廷。
鉴于郑成功反复无常,难以捉摸,浙闽总督刘清泰在奏折中称:“抚局之变,不可不防,则剿局之备,不可不早。”同时,都察院左都御史王永吉也称:“郑成功如实心就抚,但当解甲投戈,遵守国法,上报圣恩。其地方兵马机宜,悉听督抚调度,何得妄以闽粤为已任?又何得冀望朝廷委以保全浙海?气傲志高,心雄胆大,明明要挟。虽然归顺,实怀二心。以职愚见断之,将来为东南大患者,必郑成功也。”
说郑成功\"气傲志高,心雄胆大,明明要挟”,这可算说准了。郑成功的暧味态度,最深感不安的人是他的父亲郑芝龙,可以说,自从郑成芝降清以后,实际沦为清廷的囚徒,他的后半生的祸福,全系于郑成功身上,只要郑成功归附朝廷,那么他郑芝龙还是有机会东山再起的,如果郑、清和谈破裂,那么郑芝龙的希望也将因此而破灭,所以他说\"恨不能亲揪郑成功之头剃发”,这大约是由衷之言。
郑芝龙显然对自己的儿子了解还不够,他认为郑成功之所以不愿剃发,是因为部下阻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