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当年由于与施郎不和,便率军出走,并给郑成功留一封信解释原因,现在又重新前来投奔。郑成功很高兴,将刚刚处死指挥官蔡飞的护卫前镇交给陈斌这员悍将。
同时,郑成功强化了军队中的监军机制。设监督、监营、督阵官等,随同各镇出征战剿,监军手持一面铁竿红旗,上面写有几个字:“军前不用命者斩,临阵退缩者斩,副将以下先斩后报。”
为了防止这些监督权力过大,再设总理监营,以管理大大小小的监督。以督运都督翁天祐为总理监营,郑德、陈勋二人为左右协理监营。
这种监督制度,是郑成功对武将的一种管理手段,监营是监管营一级的,而监督是监管镇一级。一般来说,监督只能监管到副将以下,但是后来郑成功又在军队中安插监纪,以监管镇一级的高级军官。这种监督制度,也引起了郑军一些将领的极大不满,比如后冲镇的周全斌,这是一位很富有战略眼光的将领,他曾经以非常不满的语气给郑成功写了一封密信:“监督监营久在行阵,至于监纪,或初拔士子,或裘绔公子,能识军中功罪为何物,而可令其临纪统镇提督耶?”
周全斌这封信,可以看出,监督与监营实际上都是属于军队常备人员,而监纪则不是,这些充当监纪的人多是文官。以往郑军力量还比较弱小时,郑成功往往都是亲自指挥作战,所以并不需要监纪,而现在军队规模庞大,郑军将领出征时手握重兵,所以郑成功要预防将领的不忠诚与叛变,以监纪随军出征,并不是让这些人去指挥打战,而是密切监视将领的一举一动,并向郑成功汇报。
但是面对将领们的抱怨,郑成功也必须得小心谨慎,所以当周全斌提出质疑后,郑成功也提心监纪与将领日后不和,导致严重后果,所以他在监纪人选上,也比较注重选择一些有责任心并且品格较优的人。
此时,清军已经准备开始对郑成功发动进攻,大批的清军源源不断地调往福建,清世子、郑亲王济尔哈朗的二儿子济度被任命为定远大将军,率师南下。
鉴于清军大举南下,而且在兴化、泉州、漳州的粮饷也征收得差不多,郑成功决定避其锋芒,放弃从福州经兴化到泉州、漳州的大片地区,同时命令在放弃这些地方时,所有的城池的城墙全部拆毁,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