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督万礼指挥,辖援剿右镇、右冲镇、宣毅中镇、神器镇、援剿中镇、宣毅左镇、宣毅右镇、奇兵镇等,总兵力约二万。
殿后的是郑成功的主力舰队,辖左武卫镇、右武卫镇、中权镇、援剿后镇、水师一镇、水师二镇、水师三镇、水师四镇、水师五镇等,总兵力四万人。
参加北伐战争的总兵力达到十余万人,几乎是倾巢而出了。这里还有一个需注意的细节,以上的军队似乎没有包括张煌言的部队,张煌言是在张名振去世之后,接管了他的军队。张名振、张煌言一系的鲁军与郑成功的关系颇为复杂,既受郑成功之节制与指挥,又保有很大的独立性。张煌言的部队一同参加了北伐战争,根据《小腆纪年》之纪载,郑军北伐总兵力为十七万人,这个数字估计有所夸大,但是应该将张煌言的部队也包括在内了。
郑军庞大的舰队逆风行驶,迎风破浪。这次出征并不太顺利,海面上不仅刮起北风,暴雨也不期而至。狂风巨浪显示了大自然的威力,即便是经验老到的水手也会为之恐惧,郑军舰队被迫在沙关停驻了十几天。由于出征的兵力十分庞大,郑成功计划从敌占区夺取粮食,雨过天晴之后,舰队继续北上,目标是浙江温州一带的产粮区。
六月四日,舰队航行到了福建北部福鼎县东的前岐港,郑成功亲率一部分人马在此登陆,这一地区的清军守兵望风而逃。登陆部队向北挺进,抵达闽浙分界线上的分水关,越过分水关后,进入浙江南部的平阳县。
在平阳县内,有一条河流,自西往东流注入大海,由于刚下了暴雨,河流水位上涨,水流湍急,郑成功调来小船,运载将士渡河。六月七日,大军直逼平阳城。
平阳城外有一条护城河,郑成功命令先锋部队架设桥梁,其余部队到附近取粮,并且制造攻城器具。郑军士兵在平阳城下伐树制造云梯,平阳城内的清军并没有放炮或放箭来阻止,郑成功笑着对诸将说:“此城可不用强攻,招之必降。不然哪有听令我军随意在城下搬取木材呢?此城如果投降,近在咫尺的瑞安城必定也闻风归降。这么一来,省了一番残害,我军也可以取到足够的粮食,如此则算幸运了。”
果然不出郑成功所预料,平阳清军守将车行暹一看到郑军人多势众,军容整齐,又日夜制造攻城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