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贤相庄
向阳公社政府驻地附近的贤相庄,清澈的舂陵江绕村而过,在村口的几棵歪脖老柳树下形成一个大水湾,水湾处被人围了一道鱼簖,养鱼养虾。
老柳千丝万丝,碧绿如烟,杈枒上栖息着几只白鹭,锐利的目光一直盯着水面。柳下的蓬头小儿半坐半卧,百无聊赖地盯着江边斜插的鱼竿。
贤相庄与外界唯一陆地相连的明代三孔石拱桥上走来两位少年。一位清秀俊朗风度翩翩,另一位浓眉大眼魁伟强壮,他们便是前来拜访易千寻老师的罗天佑和曾令智。
过了石拱桥,罗天佑瞧见垂钓的小孩,便向他打听老师住处,小孩指了指一条通向丛林的小路。
小路弯弯曲曲,旁边随意栽种的虞美人枝叶肥大,正顶着紫红或亮黄的硕大花朵。随外可见的假山画亭,半隐于芭蕉修竹丛中,皆古韵十足。一道残垣将偌大的面积圈了起来,看样子这曾是谁家的前庭或后院。
听说易老师出身大族世家,应该传言不假。这还没看到院落呢,就已经感受到了大宅门的雍容闲雅。
往里再走八九十米,两人眼前一亮。斜坡下,一幢明朗而雅素的清式大宅子被苍郁的古树包围着,白墙青瓦,殿堂楼阁鳞次栉比,飞檐斗拱重重叠叠,波澜起伏如优美的音符。
从宽阔的大门进去,气派的厅堂、天井、戏台、影壁、隔断等相继映入眼帘,各种木雕、石雕遍布,件件精巧夺目、栩栩如生。
这才是名门世家的底蕴!罗天佑一直觉得自己的家族底蕴太浅,上溯八代都是小门小户。他记得后世的富豪热衷买古宅,如果自己能把眼前的宅子买下来,搬到黄泥塘村去,改造成博物馆该多好啊。
罗天佑当下起了心思,也不急于去见易老师,有意放缓脚步,走走停停,看得更仔细了。
老宅子年久失修,但主体结构完好,修复起来问题不大。只是里面住的人家有点多,几乎每间房子都住了一户人家。看来大家的境遇都不是很好,缺胳膊少腿的家什随意摆放,破衣烂布挂满了可以挂的地方,横流的污水和乌黑的淤泥散发出难闻的味道。
第三进是昔时主人家的住处,风格与前两进迥然不同。无论是高低错落的亭台水榭,还是怪石奇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