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烟云过眼 > 第43章 会,拍,出,天,价(1/2)
    这话没错。

    朱碧山蟹杯,以人名命名,其物令人称艳,而又下落成谜。

    此人是元代金银器雕刻铸造的名家,表字华玉,久居苏州木渎镇。

    起初,朱碧山习画,而后定居于苏州,专司金银器制作,尤擅雕制银器。

    史载,朱碧山设计制作了很多酒器,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银槎杯、蟹杯,可谓是冠绝一时。(1)

    传说,与朱碧山同时代的名臣显宦,如虞集、柯九思、揭奚斯等人,都登门求购朱碧山雕造的银槎杯。到后世,文人墨客们,也对朱碧山的作品赞誉有加,并为之题咏传唱。

    白云苍狗,千帆过尽。现如今,在世界范围内,银槎杯还余四件,造型各不相同,被分别收藏在几家博物馆里。

    但和银槎杯的命运不同,数百年来,收藏界中都从未流传出与蟹杯有关的消息。

    殊不知,朱碧山蟹杯只余一只,它从未落入任何藏家手中,一直从祖上传了下去,从未“抛头露面”。

    直到……

    一年前,朱韫生过五十大寿,在客人们的撺掇下,他打开了久未启封的保险柜,让众人一饱眼福。

    客人中,不乏有识得蟹杯的,当即让朱韫生按古籍中所载,演示其妙处。

    原来,仿生造型的蟹杯,不借半点药焊之巧,却藏着令人称奇的机关。只要有温热的酒液缓缓注入其中,蟹杯便似活了过来,轻巧地在桌面上悠然滑行。

    这等工艺,已臻至炉火纯青、宛若天成的境界,寻常工匠岂能匹敌?(2)

    想起这位传奇匠人,周懿行不禁叹息:“那次生日宴,我也在,确实是妙品。可惜,只传下来一只。”

    “不好说,也许有些藏家手里还有,但一直秘不示人。”叶嘉言说,“就像朱先生,如果不是赶巧,大家也不知道,他竟然是朱碧山的后人,蟹杯竟然传了下来。”

    “我想问你个问题。”

    “问。”

    “你知道,这蟹杯的价值在哪里吗?”

    “知道。就拿银槎杯来说,四件都是珍品,都是博物馆里的重点展品。所以,这‘硕果仅存’的一只蟹杯,尤为珍贵。”

    “是啊,所以,就算朱二哥肯转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