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差别很大,唐朝的诗大气,宋朝的词细腻,婉约派和豪放派各有特色。”
诗瑶若有所思:“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肯定有关,唐朝国力强盛,文人作品更有气魄;宋朝重文轻武,词就发展得好。”
晓萱好奇地问:“除了这些,还有别的影响诗词风格的因素吗?”
林悦思考片刻,回答道:“诗人的个人经历也很重要。像苏轼,一生多次被贬,他的词既有豪放的一面,也有感慨人生的无奈。”
雨薇补充道:“李清照也是,前期生活安逸,词作多写闺中生活;后期国破家亡,作品就充满悲伤。”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不知不觉午休快结束,她们才意犹未尽地收拾好书本。
下午的文学课上,老师布置了一篇《诗经》相关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并要求续写。林悦拿到题目,心中暗自庆幸早上签到获得的剖析技巧。她全神贯注,结合之前积累的知识,开始逐字逐句分析。那些曾经让她望而生畏的实词、虚词,复杂的特殊句式,此刻都变得温顺起来。她不仅轻松理解了文章的含义,还顺着作者的思路,洋洋洒洒地完成了续写。
交上答卷的那一刻,林悦心中感慨万千。回想起前世,面对文言文就像看天书,完全摸不着头脑,考试时只能抓耳挠腮、连蒙带猜。有一次考试,题目是让翻译《论语》中的一段,她对着那几个简短的句子,绞尽脑汁,却连最基本的字词都理解错误,最后只能空着大片的答案,分数惨不忍睹。那种深深的挫败感,让她对文言文产生了恐惧,甚至一度想要放弃。
可现在,一切都变得如此简单。她清楚地知道,这巨大的改变都源于签到系统带给她的知识和能力。她想起曾经为了弄懂一个文言字词,翻遍了所有能找到的资料,却依旧一知半解,那种深深的无力感至今难忘。而现在,她能轻松地剖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还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
这种今昔对比,让林悦越发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她深知,这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自我的蜕变。她的思维方式在不断转变,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更加多元和深入。曾经的她,面对文言文作业总是拖延,能躲就躲;如今,她却主动去探索文言文背后的文化内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