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和计划的。)
这次协调会,协调的主要内容是让参会的沪上各企业、单位额外划分一部分需求,派给这些敢于勇闯沪上滩的外地单位。
沪上的餐饮住宿行业,几乎每个单位都有固定的供应链,所以愿意来参会的寥寥无几。
而愿意来现场的刚好只有九家,所以这位负责人为了让场面好看,让餐饮业来的企业数达到两位数,便让袁副科长给张宏城也派了一张请柬。
人过去走一趟就行。
张宏城自然是满口答应了下来。
在别人看来,这种充满了摊派和无奈的协调会议,在他眼里却是充满了无尽机遇的空白之地。
张宏城不贪财,他就是喜欢赚钱的这种感觉。
尤其是在七十年代这种环境下,每多赚一分钱给他的成就感都是无与伦比的。
大礼堂是七十年代的一种很常见的建筑。
泰半的大型活动都在这种场合举行。
张宏城跟着袁副科长在人群里才挤了一小会儿,两人就彻底走散。
这回勇闯沪上滩的外地单位大概有三百多家。
每家单位有一个小课桌和一条长凳。
各家的主打产品依次排开,负责现场讲解产品和工厂生产能力的都是各单位的技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