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块一件,便宜 !
只是招待所没有售卖服装的权限,所以这批衣服算是沪上招待单位从兵团借的。
随之产生的是包含了十七万五千块毛利润的应还账款。
招待所自己能落下两万六千二百五十块。
张宏城有点凡尔赛的想:招待所未来几个月的福利和奖金算是又有着落了。
当然届时给职工们发的肯定不是钱,而是从各兄弟单位拉回来的抵扣物资。
职工们都兴致勃勃的在讨论那些招待单位有什么好东西能拿出来抵扣。
比起钱,她们更喜欢最直接的物资。
张宏城也没管她们公然摸鱼。
住宿客人数一直无法打破零的魔咒,没有招待会的日子,可不就是都闲着么?
要不是张宏城不准许,前台的几个女同志都想端着茶杯揣着报纸来上班。
全招待所最忙的有两个人。
一个是在认真给人瞧病的楚描红,一个是天天在琢磨小本子打电话的张宏城。
张宏城挂上最后一个电话,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满是得意的表情。
“终于成了!”
张宏城一直都很佩服几个人。
那是几个沪上人。
他们的出身和工作都很平凡。
但硬是靠着自己几年不懈的努力奔走,综合优化房屋资源,经过十几次、甚至是二十多次倒腾后,给自家的小单间换成了二室一厅甚至更好的房子。
过些年分房到户后,很多家庭因为上班距离、孩子读书、邻里关系等诸多因素产生了想换房的需求。
这几位神人通过大量的走访和说服,让每个环节上的家庭都让步一点点,不但解决了各家的换房的需求,还把交换过程中那些让步出来的“一点点”综合起来,落入自己的手中。
张宏城效仿后贤,提前在七十年代初期干起了这种“买卖”。
如今私人换房是不被允许的,但单位和单位之间却能“协调”。
张宏城拉的这条单位换房链涉及到了三十二个单位。
为了换到更合乎单位急需的房源,每家单位都多少做了一点让步。
各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