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的奋斗都描绘在纸上。
这篇文章给决策去开发湿地的大佬们挽回了不少的颜面,也平息了一些议论。
这篇时宜的文章自然被推广到全系统学习。
学习红旗排的艰苦奋斗精神和上进的乐天派态度。
这一次对湿地的大开发失败,绝对不是上头决策的失误!
于是乎几个带队前往开发湿地的连队头头,处境变得尴尬了起来。
尤其是大言不惭说天不假时、非战之过的曲洪浩。
旁人结合小秦的文章一对比,嘿!
姓曲的不就是在吐槽都怪大佬们决策失误。
几个本来对调曲洪浩去花城接手的大佬顿时又迟疑了起来。
要是万一这小子再次失败,转头又大言不惭的把锅甩给自己几个老头子?
就在这时,四师三十九团二营的一篇文章又登上了兵团日报。
文章主题是知青和当地社员一家亲,很有话题的一个题材。
只是文章里举的例子有点特别。
说的还是红旗排在湿地的生活。
文章先赞许了红旗排在丰收后指导旗口村大队生产的事,又热情洋溢的感谢了洪灾发生时,旗口村村民“热情”的接纳了从湿地里坐木排逃离的红旗连。
知青民众一家亲!
不知情的人看着自然是正能量满满,可让知情人的眼里却是槽点满篇。
人家红旗排干的牛逼哄哄的,是人家社员羡慕的对象,结果你曲洪浩截胡后就这,被社员们腾口粮接济。
这说明曲洪浩这厮接手的能力很值得深思啊。
张宏城当初在湿地给他打下了那么好的基础,结果才进去多久就跟逃难似的跑了出来。
兵团大佬们都迟疑了。
他们可不想学诸葛丞相,因为这个马谡事后可不是那么好斩的。
又议论了几天,再次踌躇满志的曲洪浩终于得到了再一次的重用——开发东方红湿地的先锋知青连连长!
兵团准备再次开发相对较小的东方红湿地。
因为张宏城的对象在听说大家第一次开发失败后,很热心的总结了一篇湿地防疫卫生指南寄给了兵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