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兵团处处缺钱,有很多比研究棉花更重要的事情。
“我勒个去,”有人听程立顺说完这件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兵团那边是不是得了失心疯,居然这么大方能把二十七万放到我们手里?”
“程工,他们不是跟你开玩笑吧?”
一大群“叫花子”的目光都投了过来,眼睛里满是期待和忐忑。
程立顺没好气的拍了下桌子。
“兵团那群死抠门的,你们还不知道?”
“答应给咱们留这么多钱,不过是因为人家兄弟单位说了,四年之后要见到成果!”
“五年之后人家要起码三万亩的幼株。”
一帮人这才撇撇嘴,果然如此!
要是对方兄弟单位不说这个条件,这些钱怕是兵团只会给他们留个三瓜两枣的。
不过程立顺还有一句话没有告诉大家。
东北建设兵团驻部招待所的所长说了,如果项目研究到一半又缺了资金,可以再次找他解决。
程立顺不准备把这个信息告诉大家,就是怕下头的人就此大手大脚起来。
没有人清楚张宏城对程立顺这个项目的关注度和期待有多高。
只要程立顺项目组的棉种能提前五年面世,刚好就能赶上改革开放初期的农业大布局。
别的不说,光国内的几大建设兵团,如果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大量种植这种长绒棉。
依靠国内逐渐增长的棉纺市场,原本在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初期陷入困顿的各建设兵团,自力更生的能力将不可同日而语。
只要届时手里拥有足够的长绒棉原料。
哪怕国外势力如何打压我们的出口和原材料进口,仅仅依靠国内庞大的棉纺品消费市场,各大型棉纺厂有很大程度上能避开那凄惨的结局。
张宏城向程立顺小组提出五年后要三万株幼种的要求,其实是他给东北建设兵团留下的最后一个礼物。
只是现在还没人知道张宏城的这个超远布局,会给兵团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但在这个纷杂的年份,人事起起伏伏,刚刚经历了大换血的东北建设兵团,多了很多新面孔。
在这些新面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