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也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反思和辩解,但这一污点始终成为他学术生涯中难以抹去的阴影。
尽管遭受了诸多争议,海德格尔依然在哲学的领域中继续深耕。他回到家乡的黑森林深处,在一座宁静的小木屋中独自沉思。周围的山林、鸟鸣和溪流成为他与自然对话、与存在交融的媒介。他写下了大量的着作和手稿,进一步阐述和发展他的存在哲学思想,从对技术的批判到对艺术、诗歌和语言的深刻思考,他不断拓展着哲学的边界,探索着人类在现代社会中如何重新找回与存在的本真联系。
在晚年,海德格尔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他的哲学思想却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和发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他的思想进行解读、阐释和批判,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海德格尔研究热”。他的哲学影响了哲学、文学、艺术、建筑学等多个领域,成为 20 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之一。
1976 年,海德格尔在弗莱堡与世长辞,结束了他充满传奇色彩而又争议不断的一生。他的一生就像一场深刻而曲折的思想旅程,从梅斯基尔希小镇的懵懂少年,到弗莱堡大学的哲学新星,再到陷入纳粹争议的漩涡,直至最终成为哲学史上一座难以绕过的高峰。他的存在哲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人类对自身存在的认知之路,尽管这光芒中夹杂着些许阴影,但无可否认,海德格尔以其独特的思想深度和广度,在哲学的天空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永恒印记,激励着后世的思想家们在存在的深渊中不断探索、不断追问,永不停止对真理和智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