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金兵尸横遍野,哀号连连,统帅兀术狼狈逃窜,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绝望哀叹。
然而,金国作为北方强国,怎会轻易咽下这战败的苦果。他们迅速纠集了更多的兵力,妄图对宋军进行疯狂反扑。一时间,边关告急,战云再次笼罩在大宋的天空之上。此时,赵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朝堂上,一些胆小怕事、目光短浅的官员,被金兵的反扑吓得心惊胆战,又开始蠢蠢欲动,纷纷上书建议与金国议和。
“陛下,金国此次来势汹汹,恐难以抵挡。若继续交战,恐我大宋江山不保啊!求和才是当下的权宜之计。”一位老臣颤颤巍巍地说道。
赵构面色阴沉,心中怒火中烧,但仍强压着情绪,目光冷峻地扫视着朝堂,厉声说道:“当初若不是朕力排众议,坚决抗金,我大宋早已沦为金国的附庸。如今稍有挫折,你们便又要朕求和。难道你们忘了靖康之耻的惨痛教训?忘了我大宋百姓在金兵铁蹄下的苦难?朕告诉你们,朕绝不做偏安一隅的昏君,绝不向金国低头!”
在这关键时刻,赵构一面亲笔书信,鼓舞前线将士的士气,让他们坚信朝廷的支持与信任从未改变;一面紧急调配各地兵力,全力支援岳飞。同时,他深知仅凭大宋一己之力,要彻底击败金国并非易事,于是派遣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往周边国家,试图联合他们共同对抗金国。
在赵构的不懈努力下,终于与西夏、大理等国达成联盟协议。各国约定,共同出兵,从不同方向对金国形成战略包围之势。至此,局势逐渐朝着有利于大宋的方向发展。
决战的时刻终于来临。在一片广袤的平原上,宋军与金国军队摆开阵势,一场决定两国命运的大决战就此拉开帷幕。战场上,硝烟弥漫,遮天蔽日;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
岳飞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他手持长枪,枪尖闪烁着寒光,每一次挥动,都带着千钧之力,金兵纷纷倒下。岳家军将士们在岳飞的带领下,奋勇杀敌,如同一股钢铁洪流,势不可挡。韩世忠也率领水师,从侧翼对金兵发起猛烈攻击。战船如蛟龙出海,火炮齐发,炸得金兵晕头转向。
在宋军的顽强抵抗和奋勇拼杀下,金兵逐渐陷入了困境。他们的战线被宋军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