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长安城,一束阳光射下,将难得的温暖洒下。
焦孟仪拦不住顾父,也拦不住那百名学子。
她此刻心中有无数激涌在翻腾,便如随处变化的云海,让她久久不能平静。
皇城根下,偌大森正的宫门,顾父等人不顾生命安危,正对宫门口,诸多人齐刷刷跪下。
其中,有人慷慨激昂的喊:“长安顾氏携诸多仕学学子向圣上请万字文,请圣上详尽调查,还翰林府大人清白——”
“求皇上收回成命,还翰林府大人清白!”
一人呼得百人应,顾父刚起了头后面便是震耳欲聋的声音,响彻整个宫门附近。
焦孟仪眼眶红了,她在后面站了站,觉得这种时候自己若是躲在后面也不应该。
她便也走了过去。
宫门口的守卫看到这种情况惊了,忙有人去通知皇上,又有其他人走上前想维持秩序——
顾父上前道:“你们放心,我等不是来这里闹事,我们只是想为翰林大人讨个公道。”
“这顾大人,可这里是皇宫,您还是快带着这些人回吧,否则皇上动怒起来”那侍卫劝,想让顾父再考虑考虑。
毕竟这不是小事。
然而顾父不为所动,回身同那些学子喊:“你们当中若有人有顾虑,可以现在便走,顾某绝不阻拦!”
“我们不走!顾大人,焦大人对我们来说便是那伯乐,身为文人,我们岂有忘恩负义的道理?我们都是自愿的,自愿为焦大人作证!”
众多学子没有一个要离开,说完了这些话,他们情绪更激动了。
焦孟仪站在当中,也被鼓舞一般,望着那高耸宫门,望着所有为自己父亲作证的人,倏然同那些侍卫说:“我是翰林编修焦家第三子,麻烦各位侍卫大哥能否给我一次自证救父的机会,请问可有笔墨纸砚?”
那几个侍卫互相对看,对于焦孟仪都认得她,想她是六公主的伴读,有这一关系在他们便也没有为难。
很快其中一人取来了笔墨纸砚。
焦孟仪面色沉静,当着众多学子面席地而坐,就着简易的桌案将宣纸铺在上,蘸取了墨汁。
她已很久没有自己写过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