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年前还要赶回京城。
所以去每一家时,秦知知都提前给送了年礼。
三婶三叔没回来,但是给王氏娘家的年礼一点都没落下。
又忙了三日,今年的香肠就全部灌完了。
秦知知让里正派人去找了王掌柜,王掌柜一听秦知知回来了,立马就赶着马车来了。
“知知侄女,你可舍得回来,这次又弄了什么新鲜玩意呀。”
王掌柜看着满院子晾晒的香肠,觉得他的酒楼今年定火爆。
“王叔,这是我带村里人做的香肠,想问问你要不要,若是不要的话我就都带去京城了。”
秦知知根本不担心香肠的销路,只要有新鲜的食材,总会第一个想到王掌柜。
“要,怎么不要,亏你还想着王叔,秦家村有多少要多少?”
王掌柜那是知道秦知知的东西差不了。
“这次只能给王叔一半,另一半我另有用处,王叔先试卖,若是卖的好,明年就多做些。”
“知知侄女的菜谱就没有不受欢迎的,一半就一半吧,明年可要多给我留些。”
“王叔放心,哪次有好东西我不是第一个想起你。”
听秦知知第一个想起自己,王掌柜笑得更开心了。
他们的酒楼在京城也有呀,秦知知去了京城以后有的是机会合作。
王掌柜当天就带走了一半,一马车没拉完,里正又派了牛车给酒楼送去。
秦知知拿到银子后,让里正把村民都聚到一起,按着当初每家上交的香肠重量来按斤分银子。
张秀才当初都记得清清楚楚,香肠秦知知给的价高,六十文一斤。
秦知知说出六十文一斤时,所有村民倒吸一口冷气。
里正秦川不确定地问“知知,这是不是太高了,这样你是不是要贴银子。”
“是呀知知,你可不能亏银子呀,还是便宜些吧。”
“对,六十文太多了。”
村里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劝着,秦知知十分感动,秦家村的人十分淳朴。
“大家放心,就六十文,除了给王掌柜的,其余的我要带去京城卖,若是卖的好,明年咱们都多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