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什么类型的书卷来书房,见微知着。
“清儿,你怎么不带我昨日送给你的书卷?”
楚清鸢一时之间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被任课老师询问为何不带教科书。
不过,她现在也是一名学生。
“回老师,您昨日送的那些书卷,学生已经全部读完,并且记住了,所以今日前来没有带。”
幸好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提前预习。
这下,轮到沈承吃了一惊。沈溪亭也诧异地看了一眼楚清鸢。
“你都读完,记住了?”
“是的,老师,学生昨日跟您说过,我能读懂几乎所有的文字,读这些书卷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还有,那些书卷学生今日可是看了将近三个时辰,大多已经记住。”
沈承还是有些不可置信,他昨日送的书卷可是一个五岁孩子一个月的量啊。
他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清儿有如此天赋?
“清儿,你确定?”
听着这怀疑的语气,和她母亲刚知道自己会识字读文时一模一样。
差点忘了,自己还只是一个刚恢复神智的五岁孩子。
“若是老师不相信,可以考考学生。”
沈承还真提了几个问题,从四国历史到算术,从大家文章到地理游记。
结果表明,楚清鸢所言非虚。
沈溪亭若有所思地看着楚清鸢。
而此时的沈承,爽朗地笑出了声;“清儿,总是给我惊喜。”
只不过,他准备教的前半部分不用教了。
“好!好!好!现在正式开始授课。”
沈承从容地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三个字——“君,民,兵”
他将纸从书案上拿起,朝着楚清鸢和沈溪亭的方向展示。
这个问题,沈溪亭已经听过弘文馆的夫子和同窗讨论过。
“今日,我们就从这三个字出发,考虑两刻钟,抒发己见。”
时间滴滴答答过去。
“清儿,你先来吧。”
“老师,我认为这三者之间并没有轻重之说,反而息息相关。”
“君者,社稷的定海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