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伯材听到朱琏的分析,眼中也流露出思索神色,女儿的话有道理。
日落西山你不陪,东山再起你是谁?
朱伯材想通了,保证道:“皇后放心,臣会无条件支持官家,绝不拖后腿。另外臣回去后,砸锅卖铁也要支持官家抗金。”
朱琏心中松了口气,赞叹道:“父亲真好。”
朱伯材得了女儿的夸奖,想着天下太平,官家给他封官加爵,心中也期待,主动道:“皇后娘娘事务繁忙,臣就不打扰了,老臣告退。”
“去吧。”
朱琏点了点头。
朱伯材离开仁明殿,刚到宣德门,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喊声:“国丈且慢!”
朱伯材回头看去,发现是皇帝身边的大太监周瑾,连忙停下,笑着拱手道:“周公公有什么事吗?”
周瑾说道:“官家召见,请国丈随我走一趟。”
朱伯材连忙点头,却有些慌。
难道官家知道他入宫求官,心中不高兴,才专门召见他吗?
朱伯材怀揣着忐忑的心,一路来到垂拱殿,行礼道:“臣朱伯材,拜见官家。”
赵桓问道:“国丈入宫见皇后,是遇到什么困难吗?”
朱伯材天然怕皇帝,立刻吓跪了,解释道:“臣入宫找皇后娘娘,是为了求官。皇后娘娘一番话劝说,臣已经没了心思,请官家明鉴。”
赵桓恍然大悟。
原来是求官。
他回到垂拱殿处理政务,听周瑾说朱伯材入宫见皇后,想着朱伯材是他的岳父,才把人喊来垂拱殿。
朱伯材是国丈,是外戚,天然是赵桓的人。
太监和外戚都是皇帝权力的延伸,靠着皇帝的威权过日子。
皇帝根基不稳时,太监和外戚更是皇帝的重要助力。
所有的文官们,都希望皇帝听话,遵从文官集团的意志。不管下面的官员犯什么错,皇帝都轻拿轻放,不拿文官的人头说事儿。
这样的皇帝,是文官称颂的仁宗!
赵桓却不愿意。
朝廷的权力在那里,你不拿,文官就会拿。你没有能力去拿,文官就不会主动给你。
目前金人南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