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谌小小年纪,就能入主东宫,更有最受皇帝器重的李纲担任太子太傅。

    官家厚恩啊!

    朱琏心中感激,一双明媚的眸子水汪汪的,透着无尽的风情和魅惑。

    良辰美景,佳人动情。

    赵桓狠狠锻炼了打桩耕田的技术……

    一切平息,赵桓回到垂拱殿,先安排了李纲和杨时的任命,命李纲兼任太子太傅,杨时担任太子少傅,一起教导嫡长子赵谌。

    册立太子的诏书,暂时没有下达。

    借助任命太子太傅的事情,看看会不会有人来反对。

    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赵桓安排完,继续撰写黑火药改进的制作工艺。

    赵桓一气呵成写完,又检查了一遍工艺,吩咐道:“传旨,召工部尚书胡直孺觐见。”

    胡直孺的家境比较普通,他父亲四十多岁才考中进士,曾担任潮州知州。胡直孺也不是天才少年出身,也是四十四岁才考中进士。

    他今年七十三岁,才担任工部尚书。

    不出意外,这辈子到头了。

    旨意下达没多久,胡直孺大步走进来。七十出头的胡直孺,身材瘦削,背脊有些佝偻,精神却非常好。

    胡直孺拱手行礼,高声道:“臣胡直孺,拜见官家。”

    赵桓问道:“胡尚书,朕要抗击金人,需要更厉害的武器。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部能改进武器吗?”

    胡直孺回答道:“回禀官家,改进武器是日积月累的事情,不是临时抱佛脚能有用的。要全面抗金,重在人心。唯有官家整顿人心,才有击败金人的机会。”

    赵桓试探道:“朕听说,胡尚书主张求和赔款,怎么要抗金了?”

    胡直孺瞪大眼睛,一副金刚怒目的姿态,掷地有声道:“臣自始至终,都主张抗金,绝不会屈服金人。”

    赵桓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才对嘛!

    虽说投降派占了大多数,可偌大的天下,总有无数人心怀热血,不曾放弃抵抗。

    大一统是铭刻在每一个华夏人骨髓里面的。

    天下,必定一统。

    赵桓感慨道:“没想到,朕竟然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