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道:“传!”

    不一会儿,郑太后进入殿内。

    这一回,郑太后的态度端正了,主动道:“太上皇又派人送来书信,向哀家了解官家的态度,哀家该如何回信呢?”

    赵桓想了想,吩咐道:“太后不必隐瞒,直接说朕很强硬,全面推翻父皇的政策,正在全力备战。”

    郑太后皱眉道:“这样做合适吗?”

    赵桓笑道:“这是最合适的,太后尽管传书。”

    郑太后得到赵桓的允许,当着赵桓的面写了一封书信。

    书信中,说赵桓杀了李邦彦和张邦昌,决定和金人死战,更全面推翻赵佶主政时的政策,全面启用新人。

    还说赵桓恣意妄为,导致东京的局势很乱。

    书信写完,郑太后交给赵桓检查一番,得到赵桓的认可才匆匆出宫,又当着赵桓安插的人,把书信交给传信的人送出。

    从东京城去江南的镇江,一路有水路。

    信使的速度快,在最短的时间,就来到太上皇赵佶在镇江的行宫。

    赵佶当了二十六年的皇帝,今年才四十四岁。

    从宋真宗开始,宋朝皇帝的子嗣艰难,很多时候还要过继。

    赵佶却不一样,儿女几十个,一个劲儿的生。他被俘虏到金国,还生了一些许多儿女。

    除了当皇帝,他连种猪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常年的养尊处优,使得赵佶皮肤白皙,略微有些发福,看起来不像四五十岁的人,反而像三十出头的中年人。

    不操劳政务,自然就年轻。

    赵佶拿着郑太后送回的书信,没有急着拆开。

    他看向下方的宠臣蔡攸,感慨道:“皇帝年纪轻轻,担不起两京二十四路的重任,怕是很惊慌,等着朕回去主持大局。”

    蔡攸是蔡京的儿子,虽说是父子,可是两人为了权利也照样反目成仇。

    蔡攸靠着无底线的谄媚,深得赵佶的信任,所以赵佶逃走的时候,也带上了蔡攸。

    这人得宠到什么地步呢?

    蔡攸出征打仗,竟然敢说得胜归来,请赵佶把两个貌美的妃嫔赐给他。这样的行径,搁在任何皇帝都不能忍,直接就是终极大招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