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靠着哗众取宠的主战,堂而皇之高居庙堂。

    凭什么啊?

    白时中满心的愤懑和不甘,却也是一声不吭。

    赵桓目光落在何栗和唐恪的身上,嘱咐道:“你们是政事堂的副相,要齐心协力,稳定后方局势,协调粮草支持前方。”

    何栗和唐恪也齐齐应下。

    赵桓又安排了各项朝政,一切安排完,才让众人退下。唯独李纲却留下,拱手道:“陛下御驾亲征,臣还有一个建议。”

    赵桓道:“说说看!”

    李纲正色道:“陛下为了御驾亲征,在京城留下诸多的手段。可是,却还不够稳妥,臣一直在思考查漏补缺,发现少了太学生的舆论声势。”

    “坊间舆论,天下声望,不是普通百姓发出来的。埋头田间的百姓,为了一日三餐忙碌,发不出这些声音。”

    “最大的声音在太学。”

    “尤其是太学生陈东,嫉恶如仇,深得人望。”

    “曾经臣被罢官,是陈东带着太学生叩阕,才迫使朝中的投降派改变主意,不得不恢复臣的官职。”

    “臣建议明天一早,陛下在去军营调兵之前,先走一趟太学。”

    “陛下训话,让太学生知道陛下的志向,让天下人知道陛下的胆魄。”

    李纲一番话说完后,拱手道:“有天下人心,陛下人心所向,就算太上皇回朝,也会受到掣肘的。”

    赵桓眼前一亮,赞许道:“李卿的提议很好,明天上午巳时,朕亲临太学。”

    “臣遵旨!”

    李纲行了一礼,心头也松了口气。

    请太上皇入瓮的策略,好是好,就是太危险。偏偏皇帝下了决定,他没办法阻拦,只能想尽办法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