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力弱,却愿为陛下摇旗呐喊。臣,支持老种大人担任枢密使。”

    赵桓笑道:“太上皇回东京夺权,吴相公立场坚定。朕现在推行革新,让武将担任枢密使,吴相公又旗帜鲜明支持。依朕看,吴相公称得上久经考验的大宋忠臣。”

    此话一出,吴敏脸色微红。

    他也权衡利弊的,现在皇帝一句立场坚定、久经考验的忠臣。

    这是对他最大的认可。

    等他百年,朝廷追赠谥号,皇帝认可的话,就是提升谥号的基础。以他的能力,文正是有些远。

    文忠可以想一想吧?

    吴敏眼中放光,高声道:“臣忠于陛下,自当为陛下效力。”

    赵桓最后看向李纲,问道:“种公担任枢密使,李卿是支持,还是反对?”

    李纲说道:“陛下的安排,臣没有异议。臣和徐相公一样,担心事情公布后朝野沸腾,该怎么平息事件?”

    说出这话,李纲心中一松,仿佛落下千斤巨石。

    曾经,李纲为了防止种师道威望太高,曾经让姚平忠突袭金人营地,想压一压种师道的影响力,最终却落败收场。

    皇帝杀李邦彦、张邦昌后,显露出强硬手段,更是御驾亲征,轻松应对太上皇夺权的事情。

    皇帝的能力不一般,能驾驭武将。

    这是李纲同意的原因。

    皇帝在进步,他不能一直拖后腿,要跟上皇帝的变化。

    赵桓满意的点了点头,微笑道:“诸卿赤胆忠心,朕心甚慰。”

    “至于说朝野沸腾,舆论哗然,乃至于有太学生叩阕,或者文官集体到宣德门外叩阕,也没什么担心的。”

    “叩阕闹事,是真的为国为民吗?不是的,是背后有人煽动。”

    “抓住煽风点火的人,自然能解决。”

    “这一次种公担任枢密使的消息传出,一定会有人跳出来,这是避免不了的,也是大气候大环境决定了的。”

    “朕就看一看,谁会旗帜鲜明的反对朕。”

    “大宋要崛起,要革新,只能是和朕一条心的人往下走。”

    “凡是不愿意跟上朕脚步的人,就只能斟酌使用,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