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开到铜石镇,铜石镇在老山县算得上是大镇了,各方面情况比水沙乡要好。
不过他们前往的地方并不是镇政府,而是一个叫作幸福村的村子。
前往这条村子,路就难走得多。不过好在车子是公家的,李超也不心疼,碰到坑坑洼洼的敢往前闯。
这个村子地势比较高,在半山腰上,能够远远看到已经废弃的矿山。矿脉裸露的山体被荒草覆盖,铁锈色的岩层在阴天下显出斑驳的灰褐。
“这里是幸福村,以前叫作矿山村,后来矿山停了之后,这里的人改从事农业生产。”
车子停在村子外面,林艾兵给两人介绍了起来。
李默对此并不稀奇,一般这样的村子,都是早期依矿而建。后面矿采完了,或者因为各种原因不给采了,村子里的人故土难舍,或者没有经济来源去县里面居住,所以依然住在村里。
只是脱贫攻坚的时候,按说应该解决公共设施等问题才对。
李默问出这个问题,林艾兵让他去村子里面看看就知道了。他随着林艾兵往里面走,方才明白他所说的意思。这里的村民,竟然大多都有些残疾的。
林艾兵解释:“这里以前是矿山的残疾职工安置点,后来才形成了村落。脱贫的时候给了兜底政策,并且也通了水电,就是这条路不大好弄。”
听到修路两个字,李超在旁边嘿嘿一笑:“老林,你不会让我们给他们修路吧,咱们是科技服务,可干不了修路这样的大事。”
李超的话 有点刺耳,但是李默也是这么想的,虽然说要挑战困难,却不代表他什么困难都敢挑战。修路这个事情,他去干的话,属于吃力不讨好。
县科协的工作,还是在科技下沉上,修路那是地方的事情。
林艾兵却摇了摇头,带着李默继续往村子里面走,一直走到村子后面的时候,看到这里很多田地。而在这些田地之上,有一个小小的玻璃棚子,感觉非常突兀。
林艾兵就是将李默等人带到了棚子这边,他一边走一边介绍了这个棚子的情况。原来这个棚子是幸福村一个退役军人搞的一个智能温室大棚。
林艾兵提到这个退役军人的时候,颇有些感慨。这个退役军人叫作董辉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