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当了家吗?”这个男人问道。

    “只要是合理的,我都可以当得了家。”陈喻洋肯定的说道。

    “那好,书记,我就跟你们说说,这一片地有一百多亩,是我们十几户人家的口粮田,听说这个食品厂成了化工厂,县里让他们搬走,我们没有任何的意见,但是他们在这一片地上进行了建设,不仅在地上打下了很多地基,厂房里都是水泥地面,我们想要复耕是很难的,没有个两年,三年是很难再长出庄稼的,他们就这么走了,那我们怎么办?”这个男人说道。

    “村里没有给你们钱吗?”陈喻洋问道。

    “给了,今年的青苗费和补偿费都是那个老板给的,还多给我们了呢。”这个男人说道。

    “其他的钱呢?比如征地款呢?”

    “原来村干部说的征地款一年给一次,第一年的非要等到厂子投产以后,这不是还没建好就撤走了吗?”男人发牢骚说道。

    “村干部没有说县委怎么安排的?”陈喻洋再问道。

    “没有说,只说这个厂子搬迁走了,会给我们解决一年的征地款,用于我们复耕,可这一年怎么能让这片地再种上庄稼?”这个男人说道。

    陈喻洋听到这里,顿时就明白了这些村民为什么会堵路了,转过头小声的问高达和徐红。

    “这片土地的征地款他们上交给县里了吗?”

    “村里已经把多余的征地款上交到了镇政府,镇里已经交到了县财政局。”徐红回答道。

    “是,我昨天问过财政局局长涂强,县财政确实收到了这笔钱。”高达接着说道。

    “给村民留了几年的征地款用于他们来复耕?”证明后继续问高达。

    “根据您的指示,留了三年,实际两年就可以复工,当时您考虑多给村民留富裕一点,就按照他们征地的时候的标准预留了三年的钱。”高达说道。

    陈喻洋是把化工厂拆迁事宜交给高达负责的,所以高达很清楚的说出了征地款的情况。

    “那预留的三年的钱都在他们村账户上吗?”陈喻洋看到徐红问道。

    “因为这个钱已经在他们账户上了,他们上交的时候,我们只收了应上交的部分,县里留给村里就没有要求他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