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会凸显出自己的无能与保守,害怕自己的地位与权力受到威胁。
另有一些人,出于党派之争的目的,将苏御渊和杨柔柔视为眼中钉。他们认为瑞锦郡的崛起可能会打破原有的权力平衡,对自己所属的党派不利。于是,他们在暗中交头接耳,密谋策划,企图寻找机会打压苏御渊和杨柔柔,削弱他们在瑞锦郡的影响力。
他们或是在朝堂之上,借讨论政务之机,旁敲侧击地诋毁瑞锦郡的治理成果,质疑苏御渊的决策与能力;或是在私下里散布谣言,恶意中伤苏御渊和杨柔柔,妄图在京城乃至全国范围内败坏他们的名声
在京城那风云变幻的朝堂背后,各种流言蜚语如隐秘的藤蔓,悄然滋生蔓延。这些谣言,竟也丝丝缕缕地传进了皇上杨隆的耳中。
杨隆在金碧辉煌的御书房内,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章。近日来,他却屡屡被一些莫名的奏报所扰。有大臣在奏章中隐隐提及,远在瑞锦郡的苏御渊似乎野心勃勃,正逐渐架空杨柔柔,妄图独揽封地的所有权势。
起初,杨隆并未将这些言论放在心上,他深知女儿杨柔柔的聪慧,也相信苏御渊当初的誓言与忠诚。然而,随着此类传闻越来越多,且出自不同大臣之口,他心中难免泛起一丝疑虑。
一日午后,杨隆独自坐在御书房的窗前,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斑驳光影,可他的思绪却被这些传闻搅得纷乱如麻。他不禁回想起苏御渊当初在宫中的种种表现,那时的苏御渊,谦逊有礼,对杨柔柔情深意切,对自己和皇后也是恭敬有加。但如今这封地的局势,难道真如传闻所言?
杨隆决定暗中派人去瑞锦郡查探一番。他挑选了自己最为信任的心腹,叮嘱道:“你此去瑞锦郡,务必不动声色,将苏御渊和瑞锦郡的真实情况,毫无保留地汇报于朕。切不可偏听偏信,亦不可打草惊蛇。”
心腹领命而去,杨隆在宫中开始了焦急的等待。他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一切不过是有心人编造的谣言,他不愿看到女儿陷入困境,更不愿相信苏御渊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而此时的瑞锦郡,苏御渊和杨柔柔依旧沉浸在对封地的治理与建设中。他们丝毫不知京城正流传着对他们不利的谣言,更不知皇上已悄然派人前来查探。苏御渊如往常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