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的事情都处理好了,王成对李嗣业他们的帮忙表示感谢,要不是他们,他又得被刺史大人骂了。王成还是很希望李嗣业他们能留在河西的,但是李嗣业从小的愿望便是前往安西都护府,成为当今天下武力值最高军队中的一员。
李嗣业等人告别了王成,西出玉门关,然后往焉耆方向而去。从沙州前往焉耆的路途遥远,大致有两千里,中间要经过西州(而今的吐鲁番),不过去西州也有1500里路程,好在大唐为了经略西域,每隔30里便有一个驿站,大伙儿可以走走停停,也就不觉得有多艰苦。
大唐在西域一带采取的是“羁縻”政策。所谓的“羁縻”,便是在大唐军事力量,比如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等军镇势力笼罩之下的地区设立的羁縻州、县,其长官由部族首领世袭,内部事务自治,并进行象征性的向中央朝廷进贡,但是负有一些责任,如忠于朝廷、不吞并其他羁縻单位和内地州县,以及按照要求提供军队等等,实际上也是中央朝廷将其视为领土的一部分。
李嗣业一行人走了大半个月,终于到了安西四镇之一的焉耆,焉耆也是四个军镇中最靠东的一个。
这里要说下这安西四镇的由来。太宗皇帝贞观十四年八月灭了高昌国,九月置安西都护府于西州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交河故城遗址处),管理西域地区军政事务;到了贞观二十二年,大唐进驻龟兹国,便将安西都护府移至龟兹国都城,同时在龟兹(库车)、焉耆(焉耆)、于阗(和田)、疏勒(喀什)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故称安西四镇,这也是最早的安西四镇。
高宗皇帝调露元年(679年),唐安抚大使裴行俭平定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等人的反叛后,在碎叶水旁的碎叶镇(如今的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建立军镇,以代替焉耆,成为了安西四镇之中最西端的一个军镇,自此安西四镇就变成了碎叶、龟兹、于阗、疏勒。
开元七年,中央朝廷的政策是扶持突骑施对抗大食以及吐蕃,突骑施可汗苏禄请居于碎叶城,因而安西四镇节度使汤嘉惠建议以焉耆镇代替碎叶镇,故开元七年以后的安西四镇又回到了原来的四镇,即龟兹﹑于阗﹑焉耆和疏勒。
李嗣业一行人的目的地便是这由碎叶镇变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