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四镇、北庭这些前线地区,都在有条不紊的准备着以应对突骑施人的进攻,大唐长安城也没有闲着,张舒耀带来的大食方面的消息,让李隆基、张九龄等君臣颇为满意,不过突骑施的进攻计划,也让李隆基意识到此刻必须加快向安西和北庭提供兵力和物资方面的支援。安西与北庭合计兵力不足五万,安西四镇还要防范南边的吐蕃,以这点儿兵力对抗突骑施号称的控甲三十万骑兵,踞城防守或许还行,要想出城破敌,暂时还不敢想。
鉴于此,李隆基当机立断,立刻下令由河西节度使管辖内,征集番、汉兵2万,然后从瓜州以北的高同、伯帐路分赴庭州、西州等地。另,从朔方军等处征发兵健2万,奔赴北庭、瓜州等地以作为后援。
在安西方面,则直接从河西诸军州挑选精兵5000人,然后与大唐朝廷发遣的安西应替兵5480人,共计万人规模,相继开赴安西。此外,李隆基又下敕别发3万人,以作声援。
在政治方面,李隆基也打出了一套组合拳,除了与大食联兵之外,大唐彻底改变了在西域支持突骑施苏禄可汗的做法,转而支持突骑施的老对手,西突厥阿史那王族,即封阿史那·献之子阿史那·震为兴昔亡可汗,“令彼招辑四镇蕃汉健儿”。同时,又以“羊马土地,总以与儿,子女金帛,别有优赏”为筹码,引诱东突厥联兵进攻突骑施,当然了东突厥最终是没有应召出兵,不过也稳定了东突厥的局势。
在大唐紧锣密鼓的准备过程中,另一边,突骑施的苏禄可汗也终于发兵了。开元二十三年十月份,这是一个风高气爽的深秋,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们早已收割囤积好了足够的草料,为此次大战做好了准备,苏禄可汗兵发两路,一路十万骑兵由他自己带领,绕道疏勒城附近的山口,从那边进入天山南麓,另一路十万骑兵则由他的儿子吐火仙带领,进攻庭州,显然他认为这安西要比庭州更重要,故而亲自领兵。
为牵制大唐的援兵,突骑施也与吐蕃达成合作,吐蕃随后出兵五万,逼近安西四镇中的于阗、疏勒等地,使得大唐在于阗、疏勒等地的驻军无法支援拨换城等军镇。为此,河西节度副使牛仙客精选的五千精锐以及5480人安西应替兵不得不取道丝绸南路,经若羌支援于阗、疏勒。不过,吐蕃赞普是个狡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