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
儿时对绘画的热爱,那一刻成了他生命中唯一的慰藉。
他废寝忘食地学习、练习,不到半年,画技就突飞猛进,已经能够为人作画赚取微薄的收入了。
县城附近的天然溶洞成了他的创作基地,来来往往的游客成了他的顾客。
一幅画十几二十块,虽然不多,多卖几幅也足够维持一家人的温饱。
余盛口中的那个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认识的。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对儒雅的老夫妇来到他的摊位前。
老先生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老太太慈眉善目,气质高贵。
两人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相濡以沫的深情,深深地打动了余盛。
他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创作中,将这对老夫妇的恩爱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完成后,老先生拿着画像,不住地点头赞赏。
随后还与余盛攀谈起来,在得知他自学成材,不到半年就出师时,老先生更是惊叹不已。
他还翻看了余盛画夹里临摹的多幅名家山水和工笔画。
“小伙子,你很有天赋!”
看完后,老先生也是由衷地赞叹。
余盛羞赧地笑了笑,内心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感。
老先生也在这时自报家门。
余盛这才知道,眼前这位和蔼可亲的长者,竟然是首都美院的退休教授,国内外知名的画家——李百重。
一种在鲁班门前弄斧的羞耻感涌上心头,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你有没有想过,系统地学习绘画?”老先生突然问道。
余盛支支吾吾地说自己交不起学费。
老先生笑了笑,摆了摆手:“学费的事情不用担心,你愿意做我的学生吗?”
突如其来的惊喜让余盛愣住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自此后,余盛便经常趁着画画之余去李百重老先生家里。
李百重是退休后回故乡养老,但儿女都在国外生活,家里除了他们夫妻和一个做饭的阿姨,就再没别人了。
余盛交不起学费,便在老夫妻两人的生活上尽心尽力地照顾,几乎成了他们的半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