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有足够的品德。”

    “那些出身富贵之家的官员,根本不关心百姓的死活,又怎么可能体恤百姓?”

    “我认为,唯有科举制,才是取仕的最佳途径!”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武德五年,朝廷曾经举行过一次科举考试,可惜,选出来的人都不怎么样,而且,大臣们也不同意,所以,原本应该三年一度的科举,现在却成了摆设。”

    “你为何对科举如此执着?”

    因为科举牛逼啊!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状元的荣耀,不知道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人生三大喜事之一,就有金榜题名。

    宋明两个朝代的科举,出过不少能干的官员。

    李想道:“科举的好处太多了,我总结了三点!”

    “第一,科举是选拔人才最容易的方式,行不行,考一次便知。”

    “其二,可以将世家势力的影响降到最低,如今朝堂之中,大多都是世家大族,虽然能力一般,但身居要职,反过来这些人又成了世家的依仗。”

    “但若是举办科举,便可以重新选拔一批官员,与之竞争。”

    “其三,科举让寒门子弟有了功名,有才之士都进了学堂,余下都是些粗鄙之人,就算作乱,也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

    “如此一来,大唐人才辈出,江山永固!”

    听到这里,李世民微微一愣。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科举,竟然会有这么多的好处。

    这三点,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大唐初开之时,五姓七望、关陇八家,以及最近兴起的江南豪族,依然有着相当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