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带着一群人,在章江渡口巡视了一圈,检查了一下每一户人家的插秧进度。
今年的天气比较暖和,春季来得比较早。
到了二月底,秧苗就能移栽了。
“王爷,光是豫章县一千多名突厥人,再加上当地居民,就已经种植了二十万亩水稻,光是豫章县的粮食,就能达到一百万多斤。用不了几年,大唐的粮仓就会被填满。”
唐通站在李想身后,兴致勃勃的讲解着豫章县的发展规划。
豫章县地理位置极佳,南边的州府地势崎岖,住着许多来自各地的山民,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虽然同属鄱阳湖,但文化底蕴和豫章县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在人口方面,豫章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如果自己能够在这里混出点名堂,回到长安城之后,说不定还能混个一官半职。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随着水稻产量的增加,粮价肯定会下跌,这其中的关系,我们要好好想想。”
一国的粮食储备,自然是多多益善。
可谷贱伤农,如果朝廷对此不加重视,终究会影响到粮食生产。
但至少在短时间内,这个问题不大。
先解决了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然后扩大酿酒厂的规模,扩大棉花的种植面积,让粮食的产量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而不是只有粮食。
“王爷,百姓种南洋水稻的事,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我觉得,我们应该想办法。”
刘谨对现状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豫章县是最好的选择,但洪州其他县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刘谨问的这件事确实事关重大,稍有差池,就可能影响南洋的水稻推广计划。”
武媚娘也是这么想的。
一个村子里,那些迁徙过来的突厥人,有的在开垦荒地,有的在种地,有的觉得朝廷给了他们粮食,就算他们不干活,县衙也能养活他们。
这样的人,就是一个祸害。
“这还不简单?”
李想眼珠一转,立刻有了主意。
“什么?简单?”武媚娘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听。
“王爷,您有办法吗?”刘谨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