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避轰炸的难民。
妇孺小孩,还有一些年纪很大的老人,年轻的男人不是很多。
他们挂满尘土的脸上,惊慌又无助。
丹娜气喘吁吁地蹲在地上,吸入大量尘土,让她喉咙很难受,干咳了几声,脸憋得通红。
她现在没有力气给身边人讲解这里的情况。
外面的轰炸声持续了大概半个小时,才渐渐变小。
没有人敢这个时候出去,武装部队此刻一定还在地面搜索,那些不属于自己组织的武装分子,都要被清理。
丹娜靠坐在残破的墙角,双手抱住膝盖,对身边还处于恍惚状态的少女开口。
“刚才的武装组织是法里斯,你应该在新闻里听过他们的名字。”
很多新闻里,他们都被定义为恐怖组织。
“他们认为自己是自由之师,为解放巴勒斯坦而存在,但我了解到的,他们会伤害平民,攻击基础设施。”
她大学主修的新闻学,始终认为这个行业是带有光环的,但当她真正接触过后,才发现。
有时候,媒体是可以成为某些权力人物,任意操纵舆论的工具。
他们想让大众看见什么,就会传播什么样新闻。
关于巴勒斯坦战态局势的新闻,她经常能看见各种媒体的报道,基于这些,丹娜心中对此是有一个基本认知和了解的。
但她不确定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被操控后的消息。
这也是她为什么非要深入战区的原因之一。
当真相被刻意掩盖,就需要有人去挖掘,耳朵听到的是一回事,亲眼见到的又是另外一回事。
比如上次她就亲眼看见法里斯的炮弹攻击了一所还在运行的水电站。
这可和他们宣扬的不一样。
“我要去把我拍的那些东西拿回来。”
赵惊婉看见她重新站起来,有些担忧地提醒。
“外面安全了吗?”
大概安全了吧?丹娜也不确定,但她知道,一直待在这里,一定不安全。
刚被炮火洗礼过的城市,空气中满是尘土和硝烟的味道。
炸弹空袭过的建筑物,部分残墙孤立着,到处都是被破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