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谦率先说道:“陛下,臣以为,首先要稳定倭国的局势。派遣得力的官员去管理当地的政务,确保百姓安居乐业。同时,要加强军事防御,防止他国觊觎。”

    夏元吉点头称是,他接着说:“陛下,经济方面也不可忽视。倭国的资源可加以利用,发展当地的农业和商业,与我大明互通有无。但也要注意税收的合理征收,以免引起民怨。”

    黄观沉思片刻后说:“陛下,文化上要进行引导。在倭国推行我大明的文化和礼仪,让他们从内心臣服于大明。可以在当地开办学府,培养倭人学子。”

    解缙兴奋地说:“陛下,臣觉得还可以鼓励大明的百姓移民到倭国,促进两地的交流与融合。这样既能缓解我大明的人口压力,又能加快倭国的发展。”

    众人商议了片刻后,朱允熥微微坐直身子,目光坚定地说:“朕以为,此次科举和殿试就是和这个有关。朕决定,让杨士奇、杨荣、杨溥以及此次考中进士的,全都去倭国,打造我大明第一块海外殖民地。朕相信,经过一段时间,那将成为我大明有史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赵谦听后,眼神中透着一丝惊讶,随后转为敬佩。他恭敬地说:“陛下此计甚是高明。这些学子才思敏捷,有他们去倭国,必能将大明的文化和制度很好地推行下去。”

    夏元吉则是皱了皱眉头,有些担忧地说:“陛下,这些学子虽有才华,但毕竟年轻,经验不足。是否需要派遣一些经验丰富的官员一同前往,以辅佐他们呢?”

    黄观点头赞同夏元吉的看法,他说:“陛下,夏大人所言极是。而且倭国的情况复杂,单靠学子们,恐难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解缙却笑着说:“陛下,臣觉得这正是一个锻炼他们的好机会。学子们年轻有冲劲,他们可以在实践中学习。而且他们刚刚参加完科举和殿试,对陛下的治国理念理解深刻,必能不负陛下厚望。”

    朱允熥听了众人的话,微微点头,说道:“诸位的担忧不无道理。朕会挑选一些经验丰富的官员一同前往,协助他们。朕相信,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倭国必将成为我大明的一颗璀璨明珠。”

    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人得知这个消息时,他们的脸上先是露出惊讶的神情,随后转为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