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是第一轮选拔出来的自荐信,请陛下过目。”
朱允熥接过木盒,打开后仔细翻阅着里面的信件。
这些自荐信中,官员们言辞恳切,纷纷展示着自己的才能和抱负。
但朱允熥深知,仅凭纸上的文字并不能完全了解一个人的真实能力。
看完信件后,朱允熥对赵谦说道:“这些官员虽在信中说得天花乱坠,但朕不能仅凭他们的一面之词就做出决定。”
“你安排情报机构的人出去,仔细核查他们所说的情况是否属实。”
朱允熥不轻易相信自荐官员,背后有着多方面的深层次考量。
这与他作为帝王的责任、过往的经验以及当前的局势紧密相关。
在大明官场,存在着一些不良风气。
部分官员为了谋取更好的职位和晋升机会,常常夸大自己的功绩和能力。
他们在自荐书中可能会对自己的经历进行粉饰。
将一些小的成就吹嘘成巨大的功绩,或者隐瞒自己的过错和不足。
朱允熥深知这种风气的存在,他不能仅仅凭借官员们在自荐书中的一面之词就做出判断。
有些官员可能在地方任职时,只是做了一些表面工作,却在信中描述得是为当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朱允熥轻信了这些自荐书,就可能会选拔出一些徒有其表、没有真才实学的官员。
这对于交趾地区的治理将是极大的隐患。
而且,交趾地区刚刚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局势复杂且不稳定。
朱允熥希望选派到交趾的官员能够真正有能力应对当地的各种问题。
如果选派的官员能力不足或者不适合当地情况,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矛盾和问题。
甚至影响到大明在该地区的统治。
因此,朱允熥必须确保选拔出来的官员是经过严格筛选、真正有能力胜任的,而不能仅仅依赖自荐书来判断。
况且,选拔前往交趾地区的官员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关乎朝廷的权威和公信力。
如果朱允熥轻易相信自荐书,选拔出不合适的官员,不仅会影响交趾地区的治理。
还会让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