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有何事,说来看看”李世民心情大好,满意的看着李言。
李言从容的道:“父皇,这永通渠不只是儿臣一个人的功劳,之前的决口是三弟带人修的,三弟当时几天几夜都没有回府,一心扑在工地上,维修的渠道至今坚固如初。”
“后来发生了左屯卫军的事情,三弟被众臣误会,这才被罢了差使。后来证明,这并不全是三弟的过错,希望父皇看在三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份上,也奖励三弟的功劳。”
此言一出,顿时朝臣们嗡嗡做响,大家都一脸赞许的看着太子,轻声夸道:“太子殿下胸怀宽广,果然是仁义敦厚。”
“谁说不是呢,太子殿下有情有义,有长兄之风”
“太子殿下友爱手足,实乃社稷之福啊…”
“”
一时间,夸耀之声,不绝于耳,就连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也是一脸的愉悦,满意的点了点头。
李恪则是心里一窒,一阵恼火,想着自己一个堂堂的亲王,一向自视甚高,远远强过太子,岂能受嗟来之食,顿时脖子一梗,就准备上前推辞掉。
身子还没动,身后一个文臣越过自己,因为抢上前太快,还碰了李恪一下。李恪一怔,原来是岑文本走上了前,似乎因为碰到了自己,岑文本转头稍稍致歉,然后给李恪使了个眼色,不管李恪难看的脸色。
连忙将笏板一举,笑着说道:“陛下,太子殿下胸襟宽广,爱护兄弟,有仁君之风,臣等钦佩之至。臣也赞同殿下的话,永通渠是太子和蜀王兄弟同心,共同努力的结果,皇上理当嘉奖。”
李恪心里倏然浮上一股苦涩之意,太子太他玛的会邀宠了,这个情自己不领都行,若是在这个当口推辞,恐怕谁都会认为自己不识好歹,偏要和太子对着干,那自己失去的可就更多了。李世民龙颜大悦道:“好,文本说的好,即然这样,蜀王修渠也当奖赏,朕看就封赐二百封户。”
“皇上圣明”众臣再次轰然附合,李言和李恪也跟着跪谢。
见此事已毕,李世民说起了另外一件事情:“众臣都知道,左屯卫翊府中郎将不能一直空缺,大家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推荐上来,朕酌情考虑?”
这话一出,群臣们顿时又安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