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魏王李泰
在李恪和权万纪整日商量着阴谋诡计的时候,在永福坊蜀王府相隔不远的另一条街上,一栋不输于蜀王府的宅子,宽阔的亲王规制的大门匾额上写着魏王府三个大字。
这里正是长孙皇后的嫡次子魏王李泰的王府。
魏王李泰是李世民的第三子,长孙皇后第二个儿子,也是李世民最为宠爱的儿子,各种得宠的事迹屡见不鲜。
古时家族利益高于一切,也许是长子肩负家族传承的使命,父母更多的是从小将长子培养成材,为家族培养后世栋梁的责任使然,几乎每个世家的长子长孙都是严加教导,父母少有露出宠溺的态度,以免孩子耽于玩乐。
而幼小的孩子就不同了,也不需要继承家业,父母在大局稳定的基础上,对于次子或者幼子,就纯纯的将父母的爱倾斜到孩子身上,相濡以沫,天伦以润。
父母将大量的心血和理智给了长子,将更多的感情和宠爱给了幼子,以至于长子更像是君臣,而幼小的孩子更像骨肉。
这种模式固然各方面都兼顾,可长久的相处下来,父母明显和幼小的孩子感情更深。
在长安的世家大族中,长子成材,而父母宠爱幼子的情况,屡见不鲜,李世民家里也不例外。
做为皇帝,他对李承乾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甚少露出慈父的一面,而对于李泰则非常宠爱,常常招到身边,嘘寒问暖,关心衣食,频频赏赐,可以说包括李承乾在内的其他王爷加起来的关爱,都不如一个李泰。
李泰从小不但眉清目秀、相貌可爱,而且为人机灵、聪明伶俐,又会讨巧邀宠,十分得李世民的喜爱。
武德三年,李泰刚出生就被封为宜都王,次年又在李世民的请求下,李渊循李世民的功绩,进封李泰为正一品的卫王与上柱国,而此时李承乾和李格都还只是一个郡王。
贞观二年,李泰改封越王,并受封为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封地22州。
而除了都督的头衔外,贞观三年初,李泰改封为魏王,同时还兼任雍州牧与左武候大将军。
李承乾被封为太子后,只是尊位比较超然,但论到实际的封赏,除却太子的名位之外,其他的乏善可陈,就算加上李恪、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