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这一战是怎么回事儿,我们大家都知道,你就别在调笑我了。过几天大败的消息再传回去,百姓们不骂我废物将军,我就心满意足了?”
“哈哈哈哈”
长孙无忌放肆了笑了一阵后,眼珠转了转:“君集啊,若是你请我喝顿好酒,我就救你一回,把你战败的名声给避过去。”
“怎么样,这笔买卖很划吧?”
正苦恼的侯君集眼前一亮:“我的长孙大人,你可是代表皇上的钦差大臣,这辽东的战事我还不都是听你的,你就快帮我想想办法吧,别说一顿,就是十顿酒,我也请了。”
两人同属太子一系,原本关系就不错。
虽然太子不在了,长孙无忌的心态有些微的变化。可还有太子嫡子,李世民也并没有把太子妃母子赶出东宫,是以长孙无忌觉得李世民立太孙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朝中不少大臣,包括房玄龄都支持立年长的皇子为储君。
长孙无忌却知道,李世民要立谁,这完全取决客观条件和李世民的身体状况。
若是李世民命在旦夕,自然会以江山社稷为重,立李恪或李泰做太子。
只要李世民身体健康,随着年纪慢慢增高,他就会忌惮年长的皇子。玄武门之变就在眼前,做为亲历者,他岂能不知皇子们心里会何等的急迫,现在是争太子,争到太子后就会急于登位。
太子嫡子今年才四岁,一个刚刚断奶的娃娃,对李世民完全没有任何威胁。
至少二十年之内,李世民不用考虑要防范太孙。
现在李世民对太子失踪的事情装糊涂,其实也从侧面表达出了他的真实心态,他并不是太想立李恪或者李泰。
长孙无忌也跟着看好太子嫡子,与侯君集的关系自然要搞好了。
见侯君集也没拿自己当外人,长孙无忌抬手捋了捋须,胸有成竹的说道:“你是皇上亲封的辽河道行军大总管,打完这一仗,就可以撤回南岸,驻守营州城了,哪有天天待在前线的道理?”
“等过几天河北道的物资运到怀远城后,就把营州都督薛万淑调过来守卫怀远,剩下的那一场戏,让他来演,这样不就把你侯大将军的名场给保住了?”
“而且这一胜一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