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默契的生意上
这几年大唐的走向,除了北方突厥崛起外,基本上都在太子的设想之中,分封制也完美的兼容了后来的各项国策,使得大唐突破桎梏瓶胫,迎来飞速发展。
可惜,如此人物却英年早逝,着实领房玄龄叹息,这非但是李氏的损失,更是华夏民族的损失啊!
“玄龄,你是知道的,建藩的目地,最终还是为了消藩。”
李世民忧心道:“可这要等到汉人完全将西域和雪域消化下来之后,才可施行,不知道要多少年后了。太子曾说过,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一百年,多则几百年。”
“使整个西域所有百姓尽皆我汉人面孔,说的也是汉话,渎汉书,行汉文,与中原无异,方可行消藩之举。”
“若是过早消藩,遭受反噬,引起众诸侯的围攻,恐大唐为之不存啊!”
房玄龄最初也是不愿行分封的,因为分封诸王,对大唐是不利的,容易造成藩镇害据,尾大不掉;可当他了解到,此策最终利益是着眼于整个民族后,就疯狂的赞同了。
做为一个熟悉历史的智者,他很清楚,整个民族的利益,是高于一家一姓的王朝;大唐虽然不一定能走多久,可这项政策只要坚持下去,子孙后代都将为之而受益。
不过,做为大唐的左仆射,他还是要尽力尽力的为大唐延续寿命,用以支持整个民族的扩张,于是附合道:“陛下说的不错,不过,归根结底,还是要增加大唐本土的实力。”
“虽然西边有一百多诸侯,可他们实力分散,相互忌惮,制衡之下,谁也不敢轻动。”
“若是以前,西域的势力一旦壮大,就会虎视中原。”
“可现在,他们先要相互吞并,一统一西域,最后才会进攻中原,多了一个步聚,我大唐就能从容应对。”
“虽然众诸侯被封出去了,可西域大多苦寒,环境恶劣,每个诸侯实力都是异常弱小,根本不敢挑衅大唐,更不敢丢掉大唐的旗帜。”
“按照周朝分封诸侯后的历史轨迹来看,发展到后来群雄争霸,战国七雄,至少用了六七百年;而我们大唐封的更散,更多,臣以为,至少千年之内,不用操心西域的问题。”
说到这里,房玄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