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953章 唐版推恩令(上)(3/4)
少壮派侍渎群。

    团队中老中青三代齐备,文臣武将都是不缺,实力庞大,占有绝对的优势。唯一至命的就是太子的缺失,导致整条大龙没了双眼,更没有了灵魂,动不起来。这些人以李承乾之子,皇长孙李象为主,支持立皇太孙。

    第二就是以魏王李泰为主的魏王党,核心成员有太常卿萧禹,侍中王珪,工部尚书杜楚客,刑部尚书张亮,御吏大夫韦挺,殿中恃御吏崔仁师,中书侍郎岑文本,宗正卿窦诞。

    另外,尚书右丞刘洎,和黄门侍郎诸遂良也隐隐倾向魏王。

    再加上魏王以编撰括地志为由,仿秦王府旧制建文学馆,网罗了萧德言、顾胤、蒋亚卿、谢偃等杰出人材,之后这些人都被安排进入朝堂和地方。

    李泰在朝中势力极大,三省六部中几乎一半都是他的人,只是在军中力量稍浅。

    或许是为了弥补这一点儿,李世民对李泰本身赐予了大量的军中职务。

    李泰年纪轻轻就被封为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封地22州。除了都督的头衔外,李泰还是雍州牧,在十六卫中担任左武候大将军,兼任右武侯大将军。

    太子党与魏王党,可以说平分秋色,一个强在下层军中,一个把朝庭三省六部,因为李承乾不在的缘故,魏王党在声势上,更胜东宫一筹,魏王更是当今朝中呼声最高的人选。

    吴王李恪虽然也有争储之意,可实力最弱,只有袭爵谯国公,任左屯卫大将军中的柴哲威,还有御吏中丞权万纪,大理寺卿孙伏伽,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

    最近李恪和左卫大将军程知节,兵部尚书李绩,似乎走的很近。

    还有一些是杨妃娘娘利用杨广之女的身份,拉笼的前朝遗臣,组成了一个小派系。

    吴王是现在朝中年龄最大的长子,排在魏王之前,再加上李世民有过英果类已的评价,随着年龄渐长,吴王也渐渐稳重,行事风格隐有大将之风,在朝中也经常被李世民夸奖。

    加上前几年大唐西征,吴王做为监军,大唐打下雪域高原和收回西域之地,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吴王威望上涨极快,不少东宫出身的少壮派将领,都隐隐有些向李恪靠拢,使得李恪声势大振。

    或许是因为李象小了一辈,又没有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