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商议,臣妾岂敢发表意见?”皇家自有其传承制度,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是规矩。
历史上长孙皇后早逝,都没有能轮到杨妃之子李恪,更别说现在皇后还健在,李恪更是没有可能。
长孙无垢身为皇后,母以子贵,再加上长孙家族势力庞大,李世民的选择无非是在三个嫡子中挑选。长孙无垢自是最属意长子李承乾,可一别十五载,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长孙无垢对长子能否生还,早已不抱希望。皇长孙李象年幼;次子李泰在朝中支持者众多,却与长孙无垢感情不慕;三子李治只比李象大三岁,刚满十八,与长孙皇后也并不亲近。
长孙皇后一时也不知该选谁,手心手背都是肉,反正不论选谁,自己都是太后。与其随口属意某一皇子或皇孙,最后登基的又是他人,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嘛?
当然,做为太后,自己随意推荐,得罪人还是小事,长孙无垢倒是不俱。
无论新皇是谁,都不敢拿自己怎么样?
可被自己提议的皇子皇孙,未来难免受到新皇猜忌,这却是长孙无垢不愿意看到的。
储君人选,历来是皇帝乾纲独断,任何人在这个问题上随意发表意见,都有可能引起塌天之祸,哪怕自己是皇后?
长孙无垢出自如门,自小熟渎史书,自然知道,若是李世民怕以后出现母壮子幼,行汉武帝钩弋夫人旧事,以此来杜绝外戚干政,那不是天下的灾祸。
想到自己陪了李世民一辈子,临了临了,却被皇帝如此猜忌试探和防范。长孙无垢的心中涌起无限的悲伤,同时还有一丝丝不忿,对于李世民的惨状,也没那么难过了。
长孙无垢在心中再次提醒自己,眼前之人,先是皇帝,然后才是自己的夫君。
伴君如伴虎啊
“罢了,皇后你的难处朕也知道!”
李世民也清楚太子失事之后,皇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抚养长孙身上,若论关系,自然是与长孙感情最深。可长孙才刚刚长成,哪有越过儿子去立孙子的道理。
先不说李世民自己不愿意,也过不了朝臣们的那一关。
至于话语中的些许试探,可以说是出自帝王的本能。尤其是身体虚弱,时日不久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