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 朝堂变局三
忽然之间,李世民脸色一沉,他想到一件事,自己之所以不见侯君集,那是不想撕破脸皮。更想用大势来裹挟和压迫,不战而屈人之兵,让侯君集主动放弃力挺长孙的企图;
可侯君集不见自己,却是将计就计,不想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免得自己提前排除隐患。
好啊!
果然是算盘人人会打,博弈各凭本事,我能算人,人亦能算我?
看来,他早就下定了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要和自己硬碰硬。双方都做了同样的打算,所以才有了这场朝堂上的短兵相接。
李世民眼神闪烁不定,心里迅速的权衡着,敌我明暗,敌知我,我不知敌,不知道侯君集为了阻拦自己,动用了多少力量?
李世民迅速盘算着侯君集可能调动的人手,不断的在下面的人群中扫视着。
一个侯君集不可怕,就怕侯君集会私下勾联东宫系所有僚臣的共同发难,若是这样,那些刚刚被自己暂时压下去的魏王系吴王系齐王系臣子们,再趁机发难,一拥而上,局势就会全面失控。
李治是个从不拉帮结派的亲王,在朝中没有什么势力,站在太极殿中的近二百号中高层官员,大多都是其他几个亲王的近亲之臣,真正支持李治的没有几个。
就算这几个人,还是自己提前授意的中间派臣子,就算再加上李治偷偷拉拢几人,也明显不够用。
不行,兵贵神速。
不能拖延,自己要以最快的速度行霹雳手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这刚刚升起的火焰给扑下去,不能让他有燎原的机会。
想到这里,李世民拿定了主意,一点点儿握紧了拳头。
眼看李世民要发狂,房玄龄连忙站出来劝道:“潞国公,当年的事情臣已经不太记得了,不管有无此事,那都是十多年前的旧事了。所谓时过境迁,时移事异,现在的大唐,需要的是一个英明神武的储君。”
“长孙还是太年幼了,根本撑不起大唐的江山社稷?”
看到房玄龄对自己使眼色,又站出来斡旋,李世民刚刚坚定的决心,又有些犹豫了。
他不是顾及侯君集和自己的感情,而是怕现在果断拿下侯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