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会触动群臣敏感的神经,进而引起群臣不安。
毕竟,侯君集虽然稍有无礼,可奏事还是循着程序来的,自己是担心星火燎原的后果,大多数臣子们却不知道这一点儿;若是仅仅因为顾忌后果,就不由分说的把这么一个威望着着的功勋重臣当庭拿下。
不好收场不说,反而还会引得群臣出来求情。
今日最重要的事情是立太子,若是这么频生枝节,最后还容易被转移了核心目标。
再看看吧?
若是玄龄能悄无声息的把此事化解,就皆大欢喜;若是不能,自己再下狠手也不迟?
原以为房玄龄出面,侯君集能有所顾忌,给几分面子。
谁知侯君集毫不犹豫的怼道:“房相,你这话说的老夫就不认同了,若论年长,吴王不是更加成熟稳重,经验丰富,皇上还下过英果类我的赞誉呢!”
“在诸王中,晋王更是小字辈,只不过比长孙大了三岁?”
“满朝文武,谁不知道晋王一向只专注于求仙问道,不理朝中之事,他就能担负起大唐的江山社稷了?”
说到这里,侯君集不着痕迹的瞟了一眼愣在原地的吴王李恪,最后视线从岑文本脸上划过。
这时,岑文本内心嘭然一跳,才反应过来,这局棋还没死,还有机会啊?
刚刚李世民把李治叫上去的时候,岑文本都已经绝望了。李世民这个老东西,前两天招自己进承庆殿的时侯,话里话外的表达对李泰的不满,勾引自己出来背刺。
含糊其词下,还真让自己产生了只要打倒李泰,就能扶起李恪错觉。
现在看来,真是阴险啊?
李世民不过是在利用自己,利用自己心念吴王,迫切的想要扶其上位的心情,借刀杀人。
让魏王和吴王鹬蚌相争,最后由晋王渔人得利。
岑文本心中涌起一阵无比强烈的羞辱感,心中怒吼道,凭什么,吴王和魏王为了储位,争了整整二十年,绥州谈判、程蕴良事件、承天大街行刺、打井抗旱、散兵归朝、并省官员、狭乡迁宽乡、摊丁入亩等等。
两位王爷为了李世民抛出来的桃子,奋不顾身,顶了多少雷,背了多了黑锅,三起三落都不足以描述这其中的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