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被定义为反叛。
至于皇帝晕厥,这一个月来,李世民昏过去的次数不少,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根本经不起朝堂上的剧烈争锋。而且宫中的禁卫,左右监门卫和千牛卫并没有什么异状。
房玄龄、岑文本、李靖、高士廉、还有自己的兄长,也并没有任何激烈的反应。这足以说明,事态没有自己想的那么严重。
长孙无垢松了口气,慢慢走出人群,来到侯君集面前,有些脸色气苦的说道:“潞国公啊,潞国公,你让本宫说你什么好?”
“象儿年幼,皇上转立皇子,也是为了大唐考虑。你们为了自己的权势,硬生生的非要把一个孩子推到风口浪尖上,你以为你是在帮他?你这是害了他,知道吗?”
“乾儿曾经说过一句话,欲戴皇冠,必承其中。”
“这古往今来,担负不起天子之责,从那把椅子上摔下的储君和皇帝不在少数。远的不说,前隋元德太子杨昭,炀帝杨广,隋恭帝杨侑,隋悯帝杨伺,隋哀帝杨政道,不都是前车之鉴吗?”
“你忍心让象儿小小年纪,就陷入这万劫不复的境地吗?”
侯君集心里一片苦涩,他原本只想拉几个东宫系的臣子,制造些障碍,拖延一下时间,让李世民知难而退。据他多年为官的经验,只要有个官员一同坚决反对的事情。
多半都会被挂起来,等散朝后,再进行斡旋,下次朝会自然顺利通过。
谁知道李世民态度如此坚决,而王玄策又是如此给力,东宫系几乎所有官员都下场,李世民欲立晋王的态度,更加引起了吴王系和齐王系官员的愤怒。
而魏王系又怕李世民和晋王秋后算帐,于是也下场助阵,最后弄成了九成以上官员,联合逼宫的场面。
李世民的身体经不起这样的冲击,当朝昏了过去。
这一系列的巧合,他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却又不敢把太子欲归的事情透露出去。太子权威日重,心思诡谲,在侯君集的心里,早已是超过李世民的存在。
今天这样的场面,一半是因为机缘巧合;另一半恐怕也是太子在背后运作的缘故,那个王玄策,一个鸿胪寺少卿的挂名从四品官员,没什么影响力;
而锦衣卫指挥使,又是个不受人待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