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共同抵制,逼宫的格局,一大半都是自己造成的。
是李世民堆积了满屋的干柴,而侯君集,只不过是那个偶尔溅进来的火星,最终燃起冲天大火,把自己给烧了个没头没脸。再这个时候大肆追责,查侯君集。
不是给本就烧得噼里啪啦的火堆中,更是倒了几桶油,纯粹是嫌局面不够乱?
这样会把本就站在皇帝对面的臣子们,推得更远。
参与逼宫的臣子们占了九成,李世民这是逼得满朝文武抱成团来和皇上死磕到底。
此事参与官员数量之多,牵涉人数之广,自有史以来,绝无仅有,始无前例。这种事情从发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只能模糊化。
一百个人,共同得罪了一个人。
该慌张的是那一个人,他不该去想到底谁对谁错,自己多么有理,而是应该想想怎么样化解此事,获得那一百个人的认同,而不是去责怪那一百个人。
否则,被抛弃的,一定是那一个人,而不会是一百人。
一百人抛弃了一个人,是这个人被抛弃;一个人抛弃了一百人,还是这个人被抛弃。权力场是争取多数朋友,打击少数敌人,争权夺利的角斗场。
不是做学问,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这个哑巴亏,李世民是吃定了
见两人都是矢口否决,李世民身子一僵,脸色难看的摆了摆手:“皇后不必多礼”
说完,李世民就沉着脸,一句话也不说,很明显,李世民把侯君集逼宫的事情,算到了皇后头上。
在他看来,李象是长孙无垢一手带大的,比李治更亲近,长孙无垢肯定也是支持李象为储的。侯君集一介武夫,虽然地位高,头脑却不怎么精明,不是那种运筹帷幄,能策划出这么大事儿的人。
而东宫一系,势力虽然庞大,却很分散。
侯君集的威望也不足以聚合这些被自己打散的势力,让他们在朝堂上共进共退。
若说朝中有人有这样的能量,除了自己之外,只有两个人了。一个是房玄龄,他早就清楚自己的意图,若是反对,在私下里就会提出,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剥自己的面皮;
另一个就是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