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群人认定的事情,硬生生的被侯君集给搅和了。当整个太极殿九成以上臣子站到了他们对立面的时候,长孙无忌也惊呆了,他连反驳都不敢。
只能无助的看向李世民,期待天可汗能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可他只能从李世民的眼中看到震惊、愤怒、狂暴、烦燥、无奈、失望和隐隐的害怕,最后也只能两眼一翻,选择用病遁,来躲避这注定了无法收拾的局面。
百官是宰辅重臣的基石,也是皇权的根本。
一旦百官反对,他们这几个重臣,根本无力抗衡,就连皇帝最后也不得不妥胁。
虽然叫来了杨岌,用御林军来押阵,可那又怎么样?
皇上可以随心所欲的把魏王给圈禁了,也可以豪不犹豫的把刑部尚书张亮给关起来,可面对朝堂中一大半的臣子共同逼宫,皇帝也只能选择退却,不能硬抗。
面对如此滔滔大势,若放在十年前,哪怕就是皇上生病之前,依长孙无忌对李世民性格的了解,他也不会轻易妥胁的。
可现在李世民时日无多,他已经没有时间再去从容处理这些事情,能做的只能是顺势而为,听从百官谏言,后天所谓的公开议决新太子人选,一唯公议是从。
不过是帝王最后的尊严罢了,实际上皇帝已经妥胁了。
这也在情理之中,皇帝已经没有选择余地了,就连长孙无忌也破不了局?
而且他相信,房玄龄也不行。
虽然他年纪大了,身子骨儿不太好,可也不至于从昨日晕倒,到现在都还没醒过来,恐怕这老家伙也是没招儿了。
怕皇帝继续威逼,夹在中间难做为,所以借着昏厥在躲避。
这种情况,其实就是一种态度,房玄龄在从侧面告诉李世民,不要再执着推晋王上位了。群臣不可忤,众怒不可犯,就算是他,也不可能帮着李世民和满朝文武作对。
房玄龄就算不在意自己的得失,也要为房氏家族考虑,他们可都还要生活下去的。
长孙无忌相信,在朝会之前,房玄龄大概都不会醒过来了。到朝会的那一天,他一定会让人搀扶着,颤颤巍巍的出现在太极殿,就算不为邀宠。
也不能让新太子误以为他房家,不拥护新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