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有诚反倒不是顾忌这个,毕竟人家要做的是商品。目的是把东西卖出去换钱挽救当地茶场的倒闭的命运,又不是做什么历史研究文化传承,非要上纲上线说她乱来真没必要。再有就是口味这种东西各有喜好,人民需要的就不该批判嘛。只是定县这边的茶叶多是小叶种,从来没有人想过要做成沈照想要的那种茶。
在思索片刻后,苏教授还是答应帮忙。正好他需要新课题,而沈照提出的想法虽然新颖但也不是没有。据他所知,印度和斯里兰卡就是这类茶叶的主要出口地。华夏作为以茶为饮最早,茶文化底子深厚的茶叶原产地,也想过要分这杯羹只可惜在市场上反响平平。既然有这个机会,他正好可以做些相关的研究顺便也能帮上沈同志的忙。
沈照没有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正好这几天休假回家她除了在家待客更多的是和当地会制茶的老人请教学习。
“啊?镇上的茶场咱们收卖点还真要收啊?”
经过年底那波发钱外加砖窑的修补,大家算是都或多或少的享受到了村里和沈照合伙的这门生意带来的好处。
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自然更加敏感。就算是年纪大的农妇,也能说出些问题来。
“这镇上不厚道啊,那茶厂亏得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咋能塞咱们手上?阿照,你要是不想要就和村里说,咱去帮你找人好好说道说道。”
对村里人的主动,沈照表示很满意。毕竟她舍出利来,为的就是把所有人都扭成一股绳,这样就算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难撼动她的根基。
可收下茶场这事虽然有些麻烦,但并不算什么坏事。做不了高端茶叶,就做茶饮嘛。之后的几十年可都是茶类饮品的天下,甚至茶饮的衍生品奶茶一度成为华国的潮流文化。
而现在她要做的,就是怎么把上桥的茶叶做出特色。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她才能有办法把上桥的茶卖出去。
老婶子听了沈照的安慰,也放下了心里的不安。村里人都说沈家闺女是有大本事,不然这接二连三的生意怎么就落在她手上。而且这是人也心好厚道,从没想过自己吃独食。不管做啥都愿意带上村里人,今年上桥开年饭的鞭炮声都响亮了很多。这是为啥?还不就是因为大家手里头宽松心里也有底,这钱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