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让柳月初跟着过来了。
有他俩跟着一起来,徐氏和小月娥心里踏实了不少。
打开店门,就看到里面满满当当的大米白面。
话说这出售的品种单一是单一了些,胜在量多货好啊!
徐氏也是老农民了,能不知道这些大米白面都比别家的好?
徐氏笑吟吟的走进柜台处。
今日她将自己收拾的精神干练。
穿着一身灰色短打衣裤,头发也用一根银簪子盘在脑后。
这簪子乖女说是从京城给她带回来的。
徐氏爱若珍宝,想着自己好歹也是看铺子的人了,才将这簪子用上。
柜台上摆着用于记账的册子和炭笔,另外还有秤和算盘,一旁还有为顾客装米的布袋子。
这些布袋子有大有小,大的能装五六斤,小的也能装两三斤。
店里还有一包一包的黄色小米,用这些大小不一的布袋子来装刚好合适。
“暗香,你来教教婶子怎么记账。”
“哎,来了。”
还不待暗香走过去,就有一个顾客探头探脑的进门。
“咦,这铺子啥时候改名啦,里面可还有大米出售?”
“有有有,阿叔您来看看,咱们这有最好的大米和精面。”
小月娥热情的上前招呼。
那顾客看了看大米,用手抓了一把闻了闻,有着新鲜大米的米香。
他点了点头说道:
“这大米怎么卖,是按斗算,还是论斤算。”
“按斤算,二十五文一斤,阿叔您要是想买一斗就是二百五十文,一担一两五钱银子,一石三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