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曾经私下与冯胜探讨军事改革时,冯胜那敏锐的眼光和对新事物的接纳态度,就知道今日冯胜必然会支持自己。这也让朱标更加坚定了自己用人唯贤的想法,他深知大明的朝堂需要更多像冯胜这样有眼光、有胸怀的人,而不是那些只知抱残守缺的老臣。他对冯胜投去感激的一瞥。
“冯将军说得对!”朱标趁热打铁,高声道,“我大明的未来,在于人才!在于改革!谁敢阻拦,便是阻拦大明的未来!”他目光如电,扫向户部尚书徐峰,“徐尚书,你还要阻拦吗?”
徐峰脸色铁青,嘴唇颤抖,半晌才挤出一句话:“臣…老臣…只是担心…”他眼珠一转,忽然高声道:“太子殿下如此年轻,骤然推行如此激进的改革,恐怕难以服众啊!还请三思而后行!”
朱标心中冷笑,这等小伎俩也敢在孤面前施展。他向前迈了一步,身上的蟒袍随风而动,声音冰冷而威严:“徐尚书,孤是太子,大明未来的储君。孤自幼随父皇学习治国之道,饱读诗书,又怎会是心血来潮?莫要以为拿年龄与祖制便可压孤,孤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大明的千秋万代!”朱标这一番话,如同重锤一般,砸在那些还想附和徐峰的官员心头。
但他这一招「以老卖老」果然奏效,一些不明真相的官员也开始附和:“是啊,太子殿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祖宗之法不可轻废啊!”
一时间,反对的声音又开始喧嚣起来,像一群苍蝇嗡嗡作响。
朱标心中冷笑:“想用舆论压我?没门!”他深吸一口气,朗声道:“尔等以为孤是心血来潮吗?孤熟读史书,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商鞅变法,秦国崛起;孝文帝改革,北魏强盛!朱标话语一出,仿佛朝堂上瞬间浮现出秦国因商鞅变法后兵强马壮,铁骑踏破六国的场景,也能看到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后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景。这些景象仿佛就在众臣眼前闪烁,让那些反对者的声音微微一滞。难道尔等要抱着腐朽的制度,坐等大明衰败吗?”
他顿了顿,又抛出一个重磅炸弹:“诸位可知,后世有一种制度,叫做‘科举’!不论出身,唯才是举!正是这种制度,让无数寒门子弟得以施展抱怀,让国家繁荣昌盛!”
他环视四周,掷地有声地说道:“孤要做的,就是让大明